巴菲特,股票之神,连续17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前列,关于他的财富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关于海报的故事尤其吸引人。
在巴菲特著名的没有计算机的办公室中,有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海报中的棒球手正准备挥杆,而旁边是一个由很多个棒球排列而成的长方形,每一个棒球上都有一个数字。这海报描绘的正是自波士顿红袜队著名击球手泰德的“甜蜜区域”。
泰德是美国棒球界的天皇巨星,换句话说,他的重要性就等同于巴菲特与金融界。在美国职业棒球界,0.3以上的击打率就可以称之为高手,年度击打率超过0.4则是神一般的存在。泰德就是美国职业棒球界目前仅有的两位击打率超过0.4的人,他甚至被评论家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泰德在他的著作《击打的科学》中把击打区域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他指出,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棒球比赛中常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什么球都打,次次都希望自己能打出“全垒打”,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另一种人是选择性地击打球,他们只击打高概率的球,也不强求全垒打,只求把合适的球打到没有防守球员的地方。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棒球界中的出色击球者都是后者,而泰德更是其中的高手。
只击打高概率意味着高回报;不强求且合适地打球是科学且正确的击打动作,这意味着高回报率,他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坚持持续这样做,意味着持续进行复利行为。
“高回报”“高回报率”“复利”——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巴菲特之所以把泰德的海报放在自己的办公室,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对其投资行为产生具体的影响:“专注于高价值区”。
巴菲特一直都在倡导高价值区的投资理念: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与此同时,泰德的击打理念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二者的思路是不是很像?都抓住高价值的区域。很多人都说,抓住核心,事半功倍,反之则是事倍功半。高价值的区域就是所谓的核心。
其实人们早就通过科学手段发现这个道理。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经常在物理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接触到一个词汇——“幂律分布”。“二八法则”“马太效应”“长尾理论”等理论都源自于“幂律分布”现象。
“幂律分布”现象告诉我们,当前的社会资源分布十分不平均,哪里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高价值区呢?
其实,人类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都符合“幂律分布”。城市间的城市间GDP符合幂律,城市里的企业规划符合幂律,企业里的部门重要程度符合幂律,部门里的人员重要程度符合幂律,具体到一个人,做事情的投入产出也符合幂律。我们难以一下子抓住整个社会的高价值区,能不能先抓住我们自己的高价值区呢?
于是,有的人说,我会写点东西,我要成为作家;有的人说,我看得懂K线图,我要成为中国版的“巴菲特”;有的人说,我读书不错,我要成为下一个俞敏洪……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那样的价值区,个个都去争取一下?有句话说的好,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有机会。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因为强者跨界比你跨得更远,专注者则比你前进得更快。你想读书?想写作?写识人?这是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击打的科学》已经出版多年,几乎成为每个职业棒球运动员的枕边书,为什么0.4的击打率这么难达到?这个策略听上去简单,实战运用时其实需要强大的定力,尤其是在重要赛事的胜负关头,几万名球场观众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希望你一杆打出全垒打,将比赛一锤定音。这时候一个球慢悠悠进入非甜蜜区,像个唾手可得的好机会。要不要试试看?要是不打,全场立马响起一阵嘘声。这时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需要强大而冷静的内心,以及对于规律的定见。
同样,每年都有很多人问巴菲特同样的问题,“你是怎么做投资的?”
巴菲特在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股票的确有一种倾向,让人们太快太频繁地操作,太易流动。人们很多年来发明了各种过滤器来筛选股票。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找到高价值区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忍住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最重要的战略
【说明:文中部分观点和事例引用《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