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德洛在大学里面教英文修辞学(写作)的一段思考,和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很多共鸣。
科学本质是不要“迷信权威”才能有创造力,但是我们传播科学的方式却是“传教式”的权威方式。写作就更是如此了。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否则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虽然字字押韵,但整个看来不知所云。但什么是思想?斐德洛这样深入思考的人当然有思想,那么普通人呢?
其次什么样的文笔才算是好文笔? 会用拟人比喻排比形容词象声词引经据典就是好文章?写的一手好八股完美格式就是好文章吗?
尤其是思想和写作手法,这两样东西可以教吗?文章是否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已?
这些在书中斐德洛都有寻找。他采取了让学生自己评定什么是“良质”,甚至采取了取消打分制的方法。可惜这种制度连学生自己都抵制。
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学生,他们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就会感到不安。毕竟,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教”,而是“选拔”。就如书中所说,成绩好的学生(以学习为目的)不愿意让打分,而差的学生(以文凭为目的)却愿意打分。
大学四年,总结下来什么都没学到。但也算有收获,那就是两个证书:学位证和毕业证。
毕竟我还得到了优秀毕业生的证书,还感觉没有收获,那么经常挂科的同学,他们真正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给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年轻人们,一个赛马场还是真正的“让他们做为人在学习?”
良质,只能存在于自己的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