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帆集(四):山间小屋

舟帆集的山,其实并不甚高,拢共也就四百多米,但山路难行,彼时没有人开凿台阶,只能靠脚探出一条道。这条道从老何的养父开始,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活生生踩成了一条路,老何顺着这条路清晨挑担下山,晚间踱步上山,一双脚丈量着日日夜夜。

老何住在山腰,这里是老艄公寻到的妙处,有一块小小的平地,又背风又遮阳,他就着山石,搭成了一个屋子,还在镇上运来木板,做了一圈栅栏,老何小时候就在栅栏里长大,除了新婚那两年,他几乎没离开过这儿。

钱知墨总想看看这个屋子。他是跟着钱掌柜回乡时认识老何的,艄公的沉默寡言里带有一种坚毅,让小孩初次见到就难以忘怀,后来跟钱掌柜出去运了几次材料,都从老何的船上经过,就慢慢熟识了起来。老何的老婆孩子都走了,知墨从小就没有父母,一老一小倒是很投契。

这天学堂休息,钱掌柜回当铺料理,就给知墨放了假。但镇长偏巧去市里开会了,知墨没了棋友,干脆爬山玩儿。山腰之下的路,虽然也不平坦,却被老何收拾得整整齐齐,知墨没费多大劲就到了小屋。他跟着钱掌柜来过一次,但老何不许别人进栅栏,那是他的心坎,不过这会儿老何在行船,屋里没人,知墨就偷偷翻了进去。

栅栏里有什么呢?一垄青菜,一口水缸,两根竹篙,两挂苞米而已。青菜用来售卖,水缸积蓄山泉,竹篙作为备用,苞米聊以充饥,这就是老何的全部家当了,知墨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

收拾好心情,他要继续探索了。屋子门上挂了一把大铜锁,其实山里没什么野兽,镇上人也都淳朴得紧,本没有必要上锁的,但老何觉得锁起来,就是留住了一段时光。屋子只有一扇窗,那是厨房里的,土灶生火时油烟重,必须透出去,既然大门紧锁,总是要有个地方打开。知墨就搬来一块石头,踩上去,翻进了窗子。

终于进来啦,屋中洞天即将揭晓。厨房里只有一口灶一口锅,灶下掏出个空洞,放着一个瓷碗一双竹筷,这就是老何吃饭的家伙事。从厨房往里走,就到卧室了,也是用山石砌出的床--这是老艄公定下的,行船之人不能睡软床,必须有副硬腰杆--床上整齐的叠着被子,还有一把蒲扇,山间夜里凉快得紧,想必是驱赶蚊虫的。

床边放着一个柜子,自进门来,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家具。柜子有三格,顶上放着一沓票子,那是老何这些年摇橹挑担换来的,有零有整;第二格只有半个长命锁,刻着两排大字,上面是“岁岁”,下面是“平平”,锁底部还有个名字“玉梳”,想来是缺了一半,知墨不得其解;第三格却关得很严实,没有抽屉的铜环把手,知墨是个倔性子,非要把它打开,拿手指在左右戳了半天,终于让抽屉松动了,慢慢起了出来,却原来是一幅画,大江之上,一个年轻艄公眼望前方,一只鸿雁在头顶盘旋,毕竟是当铺世家,知墨一眼就看出这不是名家作品,值不了几个钱,但却颇为写意,画上的风景还有点像舟帆渡,难不成这是老何年轻时候的样子?

画的题字是“玉梳于某年某月作”,知墨掐指一算,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这个玉梳到底是谁呢,画上的究竟是不是老何呢?知墨把东西放回原处,环视四周,眼见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就再次顺着窗子退了出去,慢慢走下了山。

回到当铺,把所见之事告诉钱掌柜,希望他能释疑解惑。老钱知道的掌故当然比小孩多得多,他听说过玉梳是何时来到舟帆集,何时坐上老何的船,何时成家何时生子,又在何时离开,只是这些话怎么好对孩子说呢,所以他只淡淡嘱咐了一句:

“那是老何的领地,以后不准再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