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成就·梦想》采写、出版方案
一、书名:《道路·成就·梦想》。
出身不由己,道路由自己选择。《道路·成就·梦想》(暂定名)通过讲述匡副省长的人生故事,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使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让梦想变成现实。
二、本书卖点
呈现真实历史,彰显人生智慧。
他在解放前参加革命,他从乡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副省长的位置,而且在这个位置上干了10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他80岁拍珠峰,83岁登南极,90岁时依然耳聪目明。他的人生故事、为官之道、养生心得,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编辑出版本书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的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即“两个不能否定。”
匡副省长解放前参加革命,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他的人生故事,就是对“两个不能否定”的最好的注释。
匡副省长在读中学时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接下来又投笔从戎,为共和国的建立而浴血奋战。解放后,他从乡长开始干起,后担任肇庆市委代理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批斗并得到工人的保护。改革开放后,他先是担任云浮硫铁矿书记,后来又担任广东省副省长。在担任广东省副省长的10年间,他昂立潮头唱大歌,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从副省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63岁的他开始规划自己人生的另一个“63年”。他看完了中国的历史名胜,又开始周游列国——他的足迹遍布四大洲。
编辑出版《道路·成就·梦想》,不仅有利于年轻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也有利于人们从他的人生故事中吸取正能量。本书的出版,将是匡老馈赠给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内容概述
以匡副省长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匡副省长的人生故事,以微见著——讲述小故事,引发大话题,展示历史画面。
优化履历,将个体的经历放置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以点及面,由近及远,既回望历史、又展示主人公几十年打拼奋斗的心路历程。
小故事,大智慧!一段故事引出一段议论或解密一段历史。话题可涉及人生励志,社会现状、经济发展、国企改制,社会环境等等。为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引发人们思考,在给人们带来心灵震憾的同时,使读者顿悟做人与处世之道。可适当引入佛学、国学典故及话题,并给予必要的诠释、研读。
每段故事的后面,附一则随笔性的人生感悟,或新闻性的延伸阅读,进而通过“我”的视力所及与思考还原历史,强调观点和主张的个性化表达。
人生就是修行,成功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无我!本书将以匡老独有的睿智思辨,深入浅出地点明其人生态度及为官、处世之道,充分展示并让读者分享其人生智慧。
为使图书拥有一定的可读性,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随作者一起去思想,行文采取杂志化的新闻语言,部分章节前可点缀名人名言。根据需要,部分章节可采取访谈和对话的形式行文,以突显其权威性和厚重的一面。
五、篇章结构
序言、开篇语,正文部分分五大章节,每章分五、六小节,后记。
六、写作构想
深入采访、沟通之后,抓住匡老人生故事中的几个“点”,以点带面,深度解读。如第一章的标题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下设五个小节,分别讲述匡副省长儿时的家庭状况,读中学时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的前因后果及其间发生的故事,在香港读书期间的见闻和故事,在边纵时的战斗生活,迎接家乡解放的快乐心情及当乡长期间的工作、生活状况。从乡长成长为肇庆市委代理书记的过程等。通过匡老的人生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
写作构想及时间安排
A、采访和体验阶段(约需20天至一个月)
找到并阅读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初步了解、熟悉匡老的人生故事,从中发现“点”并拟就写作提纲。就主题方向、“写作提纲”初稿征求意见。第二稿写作提纲,第二稿写作提纲征求意见。基本通过写作提纲,根据写作提纲所需的内容深入采访,形成清晰的脉络。
采访对象包括匡老及其秘书、亲友、同事,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写作素材。
B、写作阶段
1、样章,开始两小节,征求意见,确定写作风格。
2、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时间约200天左右。争取在匡老九十华诞到来之前拿出初稿,作为匡老的生日礼物呈现给匡老。
C、审稿阶段
3、初稿送审,提出修改意见[30天]
4、二稿修改(30天)
5、二稿审读(20天)
6、三稿及定稿(30天)
七、出版、设计与印刷流程
7、送出版社审稿(30天)
8、封面设计、文字排版(10天)
9、送设计沟通(3天)
10、修改封面设计(2天)
11、封面设计、排版定稿(1天)
12、印刷(10天)
13、图书装订(3天)
八、图书规格
开本:正度十六开,锁线胶装。
页码:230左右。
封面:300克进口铜版纸,内文,80克书纸。正文前置10页彩版,128双铜,刊发匡老的工作、生活照、全家福以及匡老的摄影作品。
八、作品形式与署名方式
1、第一人称,口述历史的方式形文。署名:匡吉口述,刘福民整理。
2、第三人称,由传记作家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讲述匡老的人生故事,署名:刘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