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

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曲、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时中


和风闹燕鸢,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粱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释】:

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

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同,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翻译】:

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桃花杏花争相开放.长江潮水与岸齐平,黄昏时分,微雨中千山一片寂静.以酒送君远行,折下一根柳枝,愿它寄托你我的离愁别绪.以后我在梦中也会思念这华丽的宫城,花开时节告别了渭城.长亭仍在,你我已由咫尺的俄距离变成了天涯相隔,孤单一人.人被愁绪困扰,最怕听《阳关三叠》的第四句,因为它总是勾起我对你的思念。

【赏析】 【雁儿落】写的是春景,是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四句为两联,构成一幅图画。前一联写近景,在一片和风丽日中莺燕喧闹、桃杏怒放。莺燕是以啼声之美动听的。但这里没有这类具体的象声描绘,而只着一“闹”字,更使人似听到一派莺啼燕语,春天欢腾热闹之境界由是全出。又,声音是靠风传送的,所以这句是:“和风闹燕莺”。“桃杏”以其艳丽著称,但这里也不着意状其姿色,而以一个“明”字突显它的光彩。光彩是阳光照耀的效果,所以这句云:“丽日明桃杏”。下一联写远景。远景是大江、千山,视野极其开阔。“长”与“暮”相对,是“江”的修饰语。全句写江不着眼于它的浩大,“长”、“一线”等词使大江显得秀丽;也不着眼于她的奔腾,而用一“平”字,着意它的平缓。“千山”言山峰之多,也并不写它的巍峨险峻,而突出它的宁静。“暮雨”不是写当时的雨,而是昨暮的雨。这才不与前面的“丽日”相抵触。经昨天暮雨洗过的山峦格外苍翠,显出它静好。总之,下一联所写的江山风格与上一联花鸟风格是如此协调,鲜艳明媚的前景以平静辽阔的背景衬托,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画图。

【得胜令】叙写离情。前四句又形成两联。上一联铺叙送别的情景。一方面将酒载到长亭设宴相饯,一方面按唐代风俗折柳相赠以示临别依依,下一联写送别时的心理活动,即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思梁苑”,实际是指思念曾经相聚也是今日送别的文人朋友们,别后当然只能在梦中思念了。“花时别渭城”句也指思念中的内容,即想起春暖花开时节送别的场面。这两联上联是实、下联是虚。最后四个长短句写离人去后送别者孤零的境况和凄凉惆怅的感情。“长亭,咫尺人孤另”是视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咫尺之间,刚才还是十分热烈的,顷刻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愁听,阳关第四声”是听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第四声”即第四遍,可见离恨之长、之深。

整首曲前半感情较平静舒缓,后半腾挪跌宕,表现了送别时的复杂状况。(姚品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赏析谁,在潭边 山田耕夫 春来 水流潭中语 依石 谁说春秋无限事 手机里 飞鸟 空飞着 人已闲醉 无语中 知...
    朝花夕拾123阅读 197评论 0 4
  • 十六元一片冬瓜 终于轮到我了,可以吃个饱了,把我的碗打得满满,可又把退了出来,最后只剩下一片冬瓜和一点汤水,我非常...
    刘永红阅读 270评论 0 1
  • 一个坚持看书1小时第二天,但仍有好多事情想做的周五 在无序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秩序,让每个日子因为与自己有了连接而与...
    想来想去的X小姐阅读 3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