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直是重要原因

英俊到学校了。路上发来微信,向我吐槽节后他表姐结婚的事情。说起他这位表姐,按辈分应该也是我的侄女或者外甥女,打小就比较有个性,很好的继承了我那位表姐(也就是她的妈妈)的特点。再后来,听说了她的一些事情,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而此所谓的个性,概括起来主要是精明和善于计算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特点很多老家的乡亲们都有,但太善于算计,在村里人看来并不是一个优点,尤其是将这种算计放在很亲近的人之间。英俊和我吐槽的重点也在于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拿人不吃劲”(不拿别人当回事儿)。

先生的《江村经济》系统的梳理了乡村社会的这个特点。读完前四章,对于社会学或者说人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已稍有了解,其一大特点就是梳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找出去存在的原因。而先生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将经济作为一个切入点,以此分析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宗亲礼仪、婚嫁习俗。在80年之前,这实在是开天辟地之举。

作为从村里出来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乡村社会与钱相关的事情。土地、农副业、婚嫁、祭祀、教育,这些剖开来看,都有传承自祖先,并经现世改造后的经济学道理在其中。只是以前未曾梳理过这其中的利害得失,多半认为是与人情世故或风俗习惯相关。

英俊昨天和我谈起寒假他在家乡的一些事情,他从长辈那听到了很多关于陶家以前的事情,也想将家族的变迁写下来。大抵与我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契合,不过他想将重点放在陶氏家族的家史上。

今天读了《微暗的火》第一部分,对于文章的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纳博科夫的卡片式写作很有特点。写作时,将内容记录在不同的卡片上,不拘泥于连贯,而是将重点放在每个分散的段落,再将全书用一个大的故事连起来。这种写作手法,对于乡村故事的描述深有借鉴意义。毕竟村里家族相对较多,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而各家族又共同构成了村落。若能将先生的方法与纳氏的写法相结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临了告诉英俊:唱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有时候,深入其中,理性便会被自己的一腔热血冲淡,而置身事外又很难知然。想来若要长久的保持理性,可能需要时刻记着,世事多半有经济的原因在其中,以此方能不偏不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蝉已止鸣,草已化泥,花已凋败,单调的银装取代了五彩缤纷,夕阳垂下,那夏日的浓烈依存。那是夏日,荷花出淤泥的季节。那...
    阡陌兮阅读 289评论 0 0
  • 我的村庄我称之为野村,因为它在大部分的时间中都是按照自己的运行方式自觉地创造着历史。我在这样的村子里活过童年和少年...
    陈虎东阅读 537评论 0 0
  • ……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七堇年 在那条红色的跑道上 我只想一个人坚持下去 哪怕冬天寒冷 ...
    逗霸君阅读 246评论 0 5
  • 感谢背叛与抛弃,让我能在自己十八岁的成人礼来到陌生的城市,看着陌生的风景,回忆陌生的彼此,明明就是为了他才来的这个...
    信仰234阅读 1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