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研究永动机,有别人理解不了的深度

淮海战役中,黄维的12兵团战败,黄维被送进了功德林,胡琏施展其狐性侥幸逃脱。在长达27年的关押中,黄维锲而不舍地研究永动机,成了最大的关注点。因为这件事黄维落下个外号书呆子,黄维是书呆子吗?当然不是了,他34岁就当上了军长,在黄埔一期生中已经是出类拔萃了。这个年纪能当个团长指挥千把人就已经不错了,黄维指挥的是数万人,由此可见他的能力绝非一般人。

[if !vml]

[endif]

黄维成名于淞沪战场,他是个不掉链子的将军。18军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从德国抽调回来的黄维接替李树森,在罗店和日军死磕,打出中国军人的气势。在这场战役中,黄埔一期生部队伤亡9成仍然坚守不退的,仅有他和汤恩伯两个人的部队做到了。中国军队不仅在武器上落后,士兵的素养也差很多,很多是从农村抓来的壮丁,大字不识一个,上了战场听到枪炮就乱跑。中日士兵的损失比在7比1左右,就是说干掉一个日本兵中国损失7个人。

[if !vml]

[endif]

黄维需要有人训练士兵,因此大量提拔上过军校的,能说会道的,说话一套一套的下级军官。如叶佩高、胡琏等人就是这个时候提拔起来的。说起来训练这些士兵真费劲,走个正步一二一都分不清左右,枪支的使用和保养更是七窍通了六窍。黄维的规定是不能打骂的,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并时常下到部队去检查。所以军官们只有不厌其烦地慢慢讲解,手把手一个一个地教。

[if !vml]

[endif]

一次胡琏正在给士兵训话,黄维悄悄走到窗外偷听,只听见胡琏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要打到它的老巢去,把他们的窝端了。” 有士兵问:“日本人的旗帜是不是太阳旗。”胡琏回答:“日本海军的旗是花裤叉子旗,陆军是太阳旗。我们不光要打到日本去,还在占领他们的精神领地,我们还要到太阳上去”。下面士兵议论纷纷,“太阳太远了飞机油烧完了也到不了,再说太阳多热啊。''胡琏回答:''白天是很热,那我们就晚上去,晚上凉快''。

[if !vml]

[endif]

黄维此时在窗外,大喊一声“好”。推门进来说:“胡旅长说得非常好,飞不停的飞机,我给你们安排,放心吧,大家不忘初心就行''。长官们虽然知道这是胡说八道,但是士兵们却非常喜欢听这些,他们需要一个梦想来支撑苦难的生活。临走时,黄维拍了拍胡琏的肩膀说:“我们的初心就是黄埔精神,赶走侵略者完成国家统一重任。”由于黄维在前不久的全军考核中勇夺第一,因此胡琏喊到:“全体立正,给榜一大哥点赞。”士兵们全体站起来,鼓掌声一片。

[if !vml]

[endif]

淮海战役一别后,胡琏去了台湾,沉迷于权势之中,对一些忠勇人士进行了打压,如黄维的好友李良荣等。投靠他的属下也是爱理不理的,甚至黄维的妻小去台湾,找他要生活费都不给。黄维在功德林里略有耳闻,黄维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觉得该敲打一下胡琏了。于是对外宣称要研究永动机,用于安装在飞机上,好让胡琏想起那个晚上他说的话。这一研究就是十来年,都知道永动机不可能研究出来的,但黄维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if !vml]

[endif]

原因只一个,台湾还没有收回来,他要让那天听见他讲话的人知道,他黄维没有放弃,他不忘初心。出狱以后,黄维被安排在政协工作,他积极奔波,为两岸统一而努力。就在85岁那年,准备去台湾进行两岸沟通,结果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就在一周前,他还做了一个“关于解决原国民党中下级军官生活待遇问题”的提案,还没有交上去。黄维就是这么一个务实的人,他的永动机不现实,可是为什么还让他研究这么久?还是有其内在道理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