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英】林赛·坎普/文 托尼·罗斯/图
荣信文化/编辑
这本是精装书,但是拿在手里感觉挺薄的,摸着就好像只有封皮和封底,内容很少只有13页。
故事讲的是:莉莉是一个让家长有点儿头疼的孩子,因为总爱不停的问“为什么?”本来有耐心的爸爸也快招架不住了,甚至有时候会有点恼火。然而有一次神奇的经历,让爸爸彻底改变了态度,他发现了“为什么”有强大的力量。
封面左下写着“给力大爆料,书内有密码,可翻译外星人语言”。右下写着“世上最让人抓狂的问题拯救了地球!”。这是全书比较精彩的两句话,小读者们哪经得住这样的诱惑,又是外星人,又是拯救地球的,悬念十足,连我都会迫不及待的往后翻了。故事情节我不想说了,因为你可能也跟我一样想象不到是那样的结尾,还是留着有一天你看到这本书自己读吧。
很多妈妈们都说,这本书太像我家的谁谁谁了,其实每个孩子都经过这样的时期。
当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幼儿园后,开始逐渐脱离自我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开始有了兴趣。这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让他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在这段期间,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敏感期”和“人际关系敏感期”。这两个敏感期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开始的时间大概都是在3到4岁之间,并且都会延续到5到6岁。
逻辑思维的敏感期在3至4岁时的主要表现为“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们与孩子之间产生这样的对话:
“妈妈,为什么我要吃药啊?”
“因为你感冒了。”
“我为什么感冒啊?”
“因为你没有听话没有按时穿衣服!”
“我为什么没有按时穿衣服啊?”
"因为一直跑着玩"
“我为什么跑着玩啊”……对问题追根到底地问,
就像书中的莉莉一样。
这是孩子在逻辑敏感时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分分钟开启“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很多家长都招架不住。当孩子结束了问各种奇葩的问题这个阶段后,便进一步在5至6岁期间开始了逻辑敏感期的一个延伸——也就是数学逻辑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孩子习惯比大小。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会问妈妈:你厉害还是幼儿园老师厉害?幼儿园老师厉害还是爸爸厉害?爸爸厉害还是国家主席厉害?这就是在比大小,建立逻辑概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很多事物都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是他们正在用比大小的方法来逐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敏感期,家长们可以像莉莉的爸爸这样,多给孩子点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那些看似“无脑”,实则蕴含“逻辑性”的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逻辑性的敏感期。家长如果不懂,一定不要胡乱回答,要带领孩子一起查阅资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