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要学会将书中提到的要点和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制作读书笔记则有助于我们整理并深化这种思考。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是围绕着如何制作读书笔记展开的。作者认为制作读书笔记的好处有很多,既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读书的节奏又可以让我们重视自己的感受、深化对于书的理解,那么,应该如何制作读书笔记呢?
制作读书笔记的第一步是学会做记号。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重读,读完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来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尝试了一下作者推荐的这个方法。觉得还是很有用的。在之前读书的时候,我也经常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折角,不过经常折完之后就会忘了为什么折角,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也会经常找不到所在的页码。不过在使用作者推荐的步骤之后,情况一下就好了很多。第一次读完之后,直接重读折角的部分,不仅能有一次对于书中内容加深印象的机会,还能再次思考折角部分的意义,相当于又重读了一次书中的重点部分。做标记的时候也就是第三次加深印象的机会,抄写的时候是第四次加深印象,这样四次下来,想不记住书中的内容都难。
制作读书笔记第二步是制作笔记。作者推荐“葱鲔(wei)火锅式”的读书笔记。葱鲔火锅是日本人你的一种特色料理,其中的葱段属于配料而不是调味品。作者拿葱鲔火锅来形容“摘抄+评论”方式的读书笔记简直是再贴切不过了。我的理解是摘抄是葱,而评论是鲔鱼。虽然摘抄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感想和评论。摘抄的目的是加深对于书的记忆和理解,属于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评论则能写出自己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当下的感想,是在读书输入之后输出的第一步,而且简单地评论还能够帮助我们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能够记录我们的读书体验,更是我们与书籍交流过的证据,让我们记录下读书之后的收获。
于是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就这样形成了,然而,这样就结束了吗?并不!制作读书笔记的第三步重读、对比、思考。
在买好书读完以后,建议拿起笔记本重读一下这本书的书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评论者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帮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更多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笑话书中内容,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
重读书评这种做法,是我第一次在讲阅读方法的书中见到。读其他人的书评可以去挖掘其他人在读这本书时的所思所想,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寻找自己的思维盲点,加深对于整本书的认识,让自己收获更多。读自己以前的读书笔记,可以让我们重温之前读书的痕迹,思考之前为什么会这么想,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深化对于书的理解。
除此之外,制作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坚持。
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至于能否得心应手地作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结果。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作者认为只要能将做读书笔记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有用的。即便是从最简单的一句“某年某月某日,我读了某本书,这本书挺有意思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也有用。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出现,直接将我们读书的过程变成了一次看的见的体验。也许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够写出这样一句话,但是慢慢的我们可能就会在笔记上进一步写上,这本书为什么有意思,哪里有意思。通过这样逐渐的积累扩大就会使读书笔记变得充实起来,让自己的读书笔记越做越顺利。所以,即便没有什么可写的,哪怕只能留下简单的一句话,也要坚持记录,制作属于自己自己的读书笔记,留下自己的痕迹。
最后附上我做的笔记,以供参考。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读书笔记对读过的书有更大的收获,真正的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以此推动自己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