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个很复杂的话题,它可以是坏的,也可以是好的,它可以是模糊的,更可以是清醒的。而战争总是很能考验人性,面对国家危亡,生死选择时就更容易显露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从最开始马大三被枪威胁着收留日本俘虏时,人性的故事便已经开始了。他是怎么做的?他怕了,他选择了拉全村人下水。所以他找了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五舅姥爷,拉来了一伙人商量,甚至为了让日本兵活命,一借八借了一斤白面给日本俘虏吃。注意,是俘虏。当俘虏的吃了他吃不起的白面,还是他心甘情愿送到人家嘴边的,人性的卑微与胆小就是马大三最初的形象。后来他冒着风雪等了一夜,等到了天明却没有等到“我”的出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姜文带给我们的隐喻,“我”是谁,“我”
就是最真实的人性。马大三在故事的开始,就没看清拿枪的“我”长什么模样,说明在这个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村子里生长的他对自己的本性模样了解吗?――知不道啊。后来他中间又说:他现在最怕谁说“我”了,可见人怕对面,人性不敢面对自己的本心。而他之所以没有等到“我”,是因为他没有成功的塑造好“我”――人性的美好。他的灵魂不高尚,不挺拔,面对日本军人威胁他生命的举动,他甚至都不敢像其他人那样打下两巴掌,言语的虚张声势,正是懦弱无底气的表现。但你又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他对于谋杀生命下不去手,这时又看出人性的复杂了,善良或者说对生命的畏惧。但过分的善良就是虚伪和自欺欺人了,就像小孩子说的那样:日本人在墙里。马大三把“我”也关在了墙里,眼不见,心为净。这又引来了故事的结局,他逃不过内心的煎熬和村民们的逼迫,故意忽视了危机,只看到了好处,选择了用粮换人。结果引来集体脸谱化的日本武士道主义士兵,没有人性的野兽,全村老少被烧光,杀光。乡亲人们的鲜血唤醒了他人性的热血与勇气,所以他终于忍不住持斧杀进了俘虏营。这是人性正义与良知的自我觉醒。
在影片的最后,以马大三的头颅被砍下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由黑白转为红色的鲜血,这说明马大三终于清醒的看清了现实,认清了人性的真实,所以他嘴角上扬,含笑九泉。但有清醒就有迷茫,是围观群众的迷茫,是被猪拱出来的军官的迷茫,更是人性的迷茫。姜文之所以安排众人笑,是在嘲笑这可怕的世道蒙蔽了人性最真实的对错。所以影片里最清醒的老疯子是被火烧死的,不浴火有哪来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