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
这句话出自《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是我20年看的书籍,当时也觉得这句话很好,但我无法领悟,就抄录下来。如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领悟了这句话。
这是一次令我感到惊奇的聊天,也让我相信了“缘分”。
事情的经过:
工作中,我正在做着不需要动脑的工作,轻松惬意。一位不认识的男士同事走到旁边来接水,我且称为老师。
这位老师率先找我聊天,但他一开始讲的话让我不不太想搭理。
大致是:
“你这工作挺轻松啊,很少见到有人上了一天班还这种状态的。”
当时我觉得他说的不对,什么叫做我这个工作很轻松,这让我觉得他认为我的工作都是在做这一份轻松的工作,可这份工作是额外的,比如我到了下班的时间才把该做的事情做完,而这个工作没有做,我就需要用自己的时间去做。
我反驳:“这不是因为这份工作轻松我才是这种状态,而是因为我心态好,做什么工作都是这种状态。”
后续的几句聊天不太记得,他没有跟我纠结这个,话锋一转,转到了处对象身上。我以为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样问我有没有对象。他却来了句:“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情或许没有这个意识,但当周围人全部都开始这样想,这样做后,自己也会想的。我想你是比较追逐在后头的人,一般等其他人该做都做了才开始。”
他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这会儿觉得或许接下来的谈话内容一定是不一样的走向。我的心里对他变得尊敬了些。是的,我喜欢听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后面的内容也不太记得,促使我们能产生最重要的聊天的对话的是他的一句话:“我看人很准的,你的状态很少人有。”
我不知道他是夸我,还是犀利得只是在我旁边接了个水就能看出我的困惑来。我大概记得我当时明明挺嗨皮的。
我对接下来的谈话彻底产生了兴趣。
他所说的具体的怎么说,我真的忘记了,但他所说的内容我还记得。
我所整理出来的内容是:
我们谈到了工作。他说:所谓找工作,很多人其实不是在工作,因为所谓工作是指有感情的,而大部分人只是做体力劳动。
也不适合做长期的规划。更适合做中短期的规划,五年是最好的。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就不适合做这些所谓的长期的规划,根据社会结构来说,它更适合做这种中短期规划。
他说:你找工作为什么看喜欢不喜欢,你又能不断的换工作换多久呢。我们的家庭就只能让我们活下去,很多人不喜欢的工作就是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但是不会离开,为什么呢,因为他需要找一个避风港。
工厂制造业最需要人,然后是(我忘了他说什么),然后到餐饮。个体户老板几乎不招人的,他自己做的来。你说以前你就是想做个体户的想法,没成。怎么会成呢,多少人想做,但需要这么多吗?所以被挤出去了。
他说:你有其它向社会换取价值的东西吗,比如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我们的家庭把我们养活就完事了,这些才艺其实更多的家庭所赋予的东西,而我们没有对不对。
那你后期要不要练习呢。你说你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又有什么可以跟社会换取的呢。最起码要有一份工作支撑五年中短期计划。最起码可以找到一些兴趣去发展,哪怕他不能带来收益。
你想想,一个公司团建去KTV你这么大个人了,一首唱得出来的歌舞都没有,一点才艺都没有,哪怕它不精不够好,起码拿得出手吧。
你去做直播,开个直播不管你使用什么办法,连个五十个人都没有兴趣看你直播,不管凭借口才还是才艺,连五十个人都留不住。
你想想五年规划,起码心态比得过其他人,或者快乐一些,或者发展专长以备后患。我们都有自己所考虑却不能解决的问题,父母老去,医疗问题等等等等很多人都是不能解决的。
社会性的结构,他就是要培养这么社会性的人,并不是说什么贬义的说法啊。
……
那只是几分钟的对话,他说完我的活没干完,他就走了,我甚至没得要个微信。
我所思考的:在我焦虑不安等等等等不良情绪占据我的大脑、思想的时候,我有审视过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社会吗。
“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
还有好多话没得打字,时间来不及了准备二十点了先这样吧。明天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