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出生就在啼哭,伴随着他人的激动或是欢笑,也许,生命的一开始便注定了孤独。
什么时候容易感到孤独?大抵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例如路过了常去吃的火锅店,一想到要自己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座位上,便停止了脚步。例如已是临深的夜晚,公交车在公路上飞驰,甩过一盏盏昏黄的路灯,看了窗外很久,转过头来,发现身边只有自己一个人。例如在阳光明媚的休息日出去旅游,小巷古香古色,湖水泛起波澜,很想照张相留念,却发现只能求助路人......一个人的时候,孤独感有时带着悲凉,即使离开了这个瞬间,这种体会已根植在内心深处,与记忆常常相伴。
那么,在群处中,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么?
现在的社会气氛很浮躁,浮躁到好像每个人都表演得恰到好处与怡然自得,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真实的表达自我已成为了一种奢侈。久而久之,我们不想着真正去了解他人,也不强求他人来了解自己,孤独成为了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答卷。这样来看,真正的朋友对我们来讲是如此珍贵,我一直认为有几个知心朋友是极其幸运的事情,朋友之间的彼此相知是一种心灵的愉悦体验,是无利益互换的、高尚的灵魂交流。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感情流露,切不可想着用来减轻孤独,若是想着通过朋友间相处来减轻孤独,那么结果也许不容乐观。与友深刻的交流或是尽情的狂欢,孤独感的失去只是短暂的,那么一旦重新回到一个人的时候,对比起来,孤独感只会更深。
可见孤独无时不在,只不过她会在某时隐藏,某时出现。
有一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是的,我们越长大越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玩耍,一旦被排挤或是孤立,大多就会有自卑的心里情绪,也许那时的孤独对我们来讲是可怕的,意味着另类或是抛弃。而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独自承担的事情越来越多,对于孤独,我们不再是害怕或逃避,无论是被动或是主动,在接受着自己已处在孤独中这个事实,我们平静了许多。在害怕和接受孤独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面对、承担、俗一点讲,学会了如何坚强。
我们要感谢孤独,是她开启了自我意识的大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若能静静的享受和宁静的思考,就会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平时大不一样。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出现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与生命存在的身体形式相比较,灵魂才是一个人独立于群体、独立于世界乃至宇宙最根本的东西,而孤独的时候,正是我们离自己灵魂最近的时候,在内心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我们开始倾听涌自内心的声音,触摸到自己灵魂所在。
有时候,我们是一个人,迎着朝阳出发,伴着夕阳回家;有时候,我们是两个人,饭桌的对面有了欢笑,饭后的碗筷可以抢着去刷;有时候,我们是好多人,聚会、春游、一起摘花,抢着拍照,笑语欢声......
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这不重要。感谢孤独的陪伴,让灵魂在宁静的地方憩息,在美好的时节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