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这是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留在朋友圈的最后一句话。
2018年1月25号,茅侃侃被曝自杀,人到中年,来日未必方长。
茅侃侃曾是许多人的创业偶像,他也因此被大众熟知。
小学玩电脑,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上发表文章,自行设计软件。
初中文凭,自己考取计算机资格证,成为当时亚洲唯二通过微软三项认证的人。
21岁正式创业担任MaJoy总裁,当时整个项目投资近3亿。
辍学、80后、亿万富翁,这几个词足以激励无数人。
那时的他,和同样年轻的李想、高燃、戴志康被戏称为“京城IT四少”,二十多岁的年纪掌握着千万甚至上亿的资产,还登上过《中国企业家》的封面。
年轻风流,少年意气,央视的采访更是让他红了一把,路人都能喊出他的名字。
之后他还出过两本创业书籍《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干什么事,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干好。”母亲教给他的一句话,他常常记起。
但在生活面前,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2006年茅侃侃父亲去世;随后两年MaJoy一直亏损;2010年与交往三年的女友分手,同年6月,他从MaJoy辞职。
随后的创业之路变得坎坷起来,在销声匿迹的几年里,他尝试过不少领域。还涉足过交通APP,不过不顺利,后来也只能卖掉。
2013年他加入GTV,踏足电竞圈,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
2015年9月底,茅侃侃与万家文化合资成立万家电竞,由于游戏周期长,此后近两年公司盈利一直为负。
之后有人提出要收购,本以为是机会,转眼变深渊,这起收购案失败了。
2017年8月,受这次事件影响,万家文化的实际控股人发生变化,股价随之大跌,子公司万家电竞的融资计划也被搁浅,他的游戏项目在此之后被视为边缘产业。
他把车子、房子及个人可支配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也难以支撑公司运转。据了解,最难的时候,万家电竞账上只有1000多块钱。
两个月后,他主导的万家电竞还疑似因资金不足被员工诉上法庭。
在爆料的文章下面,他留言回复说出了与新东家的矛盾,并表示以个人名义借款用于员工五险一金,“不是什么争一口气,我只想对员工一直以来的努力有个交代。”
他这两年走得很艰难。心里下着雨,旁人也递不上伞。
一位好友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他长期受到失眠的困扰,对咖啡很依赖,也许他的压力,我们都无法去感知。”
现代人的崩溃默不作声,再亲密的人也未必知晓。
他走了之后,当年的同伴李想发文悼念:“他(茅侃侃)是身边好友心中最仗义的那个,没有之一;身边小有成就的人很多,但在我们心中份量最重的那个哥们,茅侃侃是唯一。”
在这个不想活的时刻,茅侃侃没有成功走出来。
△
不同的人和相同的危机
此间事未了,斯人已不再。
茅侃侃出身不错,家在五棵松附近,小学时,家里就装了进口电脑。
他的前半生,也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初中时,他帮别人写了个程序,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只是,人生有时候就像过山车,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跌到谷底。
2006年底,他的产品试营上线后亏损,茅侃侃患上了抑郁症。没人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绝望。
和茅侃侃一样的,还有许多人。他们活着的关键词是:硬扛。
每天早起挤地铁,生病就自己吃药,习惯了故作坚强。以为自己已经为了生活拼尽全力,接下来应该一帆风顺,但生活往往在不经意间打破幻想:它偏不让人顺心。
李开复在《奇葩大会》上,讲了一个非常重要且严肃的问题:人失业了要怎么办?
他认为,未来10年,人类大约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而大多数人,害怕自己成为其中之一。
优秀的同行本就太多,只是为了活着,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正常人,就要拼尽全力。就像赵雷唱着:“一个人在这座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经精疲力尽了,还谈什么理想。”
活着没有那么容易,许多成年人都在流泪前行。
演员徐婷的父母生了七个孩子,从小就有艺术天赋的她,成功考上了传媒学院,大学没读完,就带着300块开始北漂。
住的是地下室,五年来拼了命的拍戏挣钱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无数次熬夜、大冬天累到腰间盘突出仍泡在冰水里拍戏、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五年拍了几十部戏挣的钱全给家里了,自己从来不舍得花。
得了癌症后,她在微博写下:居然有一丝的轻松,我感觉我要解脱了。
成年人的不易,在于既要对父母负责,还要对领导恭敬从命,面对同事又得充满尊重,永远不能撑不住,因为一旦他们弯下了,整个世界将要塌下来。
每次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们的人,没有他们可以依靠的人。
最后一批80后,已经28岁。这意味着,成年很久的80后,可能已在重压下生活了好多年。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敢表露自己的不开心,怕被人说“整天一副丧气脸,摆给谁看”。
也不敢在朋友圈发泄情绪,怕被人说“怎么这么矫情”。
那些孤独无助,在某个时段昙花一现,又迅速消失。
心理学上有种病症叫“微笑抑郁症”。患者总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心却十分抑郁、痛苦,虽然他们在笑,但私下里,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大城市挣扎的人,大多都是微笑抑郁症患者。
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他说,“很多很多时候,在学校上课时,和别人聊天时,去商店买烟和老板娘笑谈时,都会笑得很开心。但是,吃饭时,走路时,在寝室时,在地铁站时,在街上走路时,在阳台抽烟时,总会感觉好迷茫,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感觉人群就像洪流,而我就像个孤岛,在这洪流之中。”
李健一首《十点半的地铁》曾唱出许多人的眼泪,在地铁上,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会让人渐渐放下戒备,暴露出真实的状态。
可怕的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状态,都是双目无神、疲惫不堪……
△
人终其一生只为躲避不幸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台词,“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我们不敢倒下,是因为身后空无一人。奔波一生,也不过是为了躲避灾难。
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双重灾难。
2015年8月12日,天津的夜空被直冲而上的火光照亮,危险品仓库爆炸,威力波及方圆几公里。跑去救火的消防员和警察,牺牲了160多人,方志英24岁的儿子是其中一员。
2017年底,已经48岁还患有脑梗的方志英生下一对龙凤胎。两个孩子一个叫思思,一个叫念念,父母以此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大哥,以大哥为榜样。
她说,“有了孩子就有了寄托,有了希望”。
这两个寄托来得过于高风险。40岁以上做试管婴儿成功率只有3%,冒着得糖尿病、高血压等巨大风险,方志英在失败了三次后,才如愿怀上。
故事的发展虽然充满希望,却也让人感伤。
想起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里的一段话:
“倘若我们既非乐观的诗人,亦非悲观的哲人,而只是得过且过的普通人,我们仍然可以甚至必然有意无意地掉头不看眼前的灾难,尽量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尚存的别的欢乐上,哪怕是些极琐屑的欢乐。
只要我们还活着,这类欢乐是任何灾难都不能把它们彻底消灭掉的。所有这些办法,实质上都是逃避,而逃避常常是必要的。”
方志英选择用孕育生命来走出丧子之痛,是一场用生命下注的赌博。
四年前,马航MH370失联的时候,韩寒在微博说:
太多事情无法预料。
公司裁员与金融危机,积劳成疾和致命绝症,家庭变故和意外灾难……它们或大或小,不打招呼就来。生活没有那么多“虚惊一场”,大多数时候人都躲不掉。
痛得多了,痛得深切了,于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下一个可别是我吧。”
△
高逆商不惧从头再来
事业、感情、生命,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其实很局限,所以显得重要。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一位在茅侃侃生前与他有过交谈的网友说,“他在我们心里是最仗义的朋友,他离开了,我们也尊重这样的结局。创业者不易,资本市场复杂,或者说一个人的逆商也很重要吧。”
我们无法了解茅侃侃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折磨,又独自走过多少绝望的夜晚。
但逆商,或许是普通人对抗“无力感”的资本。
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Mara Mather在2011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人的情绪直觉、注意力在影响记忆时,会有选择性。刺激性高的会被优先唤醒、记住、处理,而且在之后的时间还会巩固,无论这样的信息是因为自己注意到的,还是因为目标驱使。所以这样的信息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中具有进化适应性。
简单来说,痛苦让人成长。
做一个“斜杠中年”,不是年轻时说说而已的百般尝试,而是用加倍辛苦的积累,给自己留条生路。
“斜杠”最早由纽约时报作家Marci Alboher提出,用于描述年轻人不满足专一职业,选择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面对千变万化的职场,和路越走越窄的职业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斜杠”是让中年人避免遇到一个闪失就被打入谷底的解药。
时常抱有忧患意识,“如果明天就辞职,我还能用什么养活自己?”
爱好是否能和工作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现有的技能是否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曾经的经验能力是否适用于另一岗位……人到中年,生活要你做好更多准备。
李宗盛在歌里唱的,“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太现实。
当你开始考虑一些事,情况或许已经变得异常艰难,你根本没得选。
生活不易,生存不易。也许“幸福就是一种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