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的式样,十分简单,尺寸很短,须梢一崭齐,掩没到下脖一部为止。花脸、小花脸两个行当,都要用它,但后者不如前者之多。《打花鼓》的汉子,为小丑应行,嘴上挂的就是“一字”。
至于在花脸行档中,用到“一字”的角色,他们的性格,大多不甚正常,像《法门寺》里的凶手刘彪,《嘉兴府》里吃刀的大马快,再有《四进士》中那个夺产谋弟的姚庭椿,嘴上所挂的,尽是“一字”。
“红扎”是最长的、密密的赤须,中间漏有一空,露出下巴,为架子花脸不可缺少的一种胡子。口挂“红扎”的一路角色,多数是粗犷豪爽的快人。这个“髯口”,配和着身上的鲜艳的行头,以及面上的动人的脸谱,看上去,便能使人精神一爽。
如《通天犀》里的青面虎,为救十一郎,上了酒楼,要喝它一个“龙取水”是,他是拉开红须,忽上忽下,或左或右,由慢而快地做出许多身段来,实是美妙之极。老艺人刘奎官演这一个“耍髯口”架子时,台下观众,准会叫起“磕堂好”。
又如《盗马》时的窦尔敦,听到更夫打更,不禁喜出望外,用右手把赤髯向左边一推,左手一抓,举起手掌朝胸脯一拍,再大拇指往上一翘......这一个干净利落的姿势,把窦寨主的豪迈气概,曲曲传出。看过裘盛戎、袁世海演《盗马》的观众,定留有深刻的印象。
此外,花旦戏里的《辛安驿》,那个女主角周凤英,在第一场乔装强盗出场,倒是要借此“红扎”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