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并谈论我的贵州之旅,总会发现很多不愉快的瞬间。这些时刻往往发生于我们跟长辈们相处的时候。平心而论,同代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微乎其微,或者都是事出有因。只有与“大人”之间,很多时候,冲突往往看上去极其莫名其妙。
“初中生”大概是一个很难以被描述的群体。我自知并不能代表所有这样半大不大的孩子,但还是恬不知耻地搜罗了一些自己与同伴们遇到的情况,试图以对比的方式,来介绍一下大人与我们相处时的正确打开方式,如果能帮助读者避免一些纠纷,那就善莫大焉了。(心虚)
典型例题一
背景:我突然流鼻血了。
错误答案:在拿来了纱布之后不断唠叨,并且什么都要帮助我,甚至想要亲手帮我堵住正在流血的鼻子。(天哪,我当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在此期间我多次强调让我自己来,结果得对方回应:你什么都不会。我中箭倒地。
错误原因:拿来纱布,关切询问,原本是很正确的思路。但是很快显示出对我们过度保护、过度不信任的倾向。而这种唠叨、上手,想要包办代替的做法,会让人产生极度的无力感、无能感,这与我们这个年纪追求精神独立追求自我认定的初衷背道而驰。
正解:拿来纱布,进行必要关照,在一旁观察,伺机而动。
典型例题二
背景:无论何时。
错误答案:不经过允许,随意给我们拍照,尤其是在饭时和入住酒店后。
错误原因:虽说大多情况下是好心,想拍下我们给我们的父母报平安,但是仍然会让这个年龄阶段的我感受到不被尊重。我是一个不愿意出现在镜头里的人,大部分初中生都这样,更别提被偷拍。如果是一个陌生人,对我咔咔乱拍,我肯定跟他吵起来。没错,我的反映就是这么激烈。但不同的人厌恶程度不同,比如我就是很讨厌,而颖应该是深恶痛绝。所以还是要先征得我们的同意为好。
正解:先取得我们的允许再拍吧。如果因为拒绝多次而不好意思,说不定我会对镜头露出难得的笑脸。而对于实在讨厌拍照的人来说,帮助她保持与镜头的距离,就是最大的善意。
典型例题三
背景:用餐时。
错误答案:大声叮嘱,热情夹菜。
错误原因:作为中国人,我也懂得这是体现热情的方式。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已经对这样的热情不感冒了。吃饭时大声叮嘱,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会把他人目光吸引过来,让人觉得很没素质。而夹菜或是敲着盘子的边缘唤你去吃那个盘子里的菜,前者好肉麻,后者会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嗟来之食”,总之都让我有一种“低一头被照顾”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我们努力想摆脱的。正解:各吃各的。实在看不下去,轻轻叮嘱。再看不下去,参考第一条。
以上三条写给我们身边亲密的人群。以下两条则写给旅游途中遇到的普罗大众。
典型例题四
背景:秋刀鱼丢了东西。
错误答案:一片哗然,瞬间进入磕瓜子状态,各种大惊小怪,扯着嗓子,生怕他人没听见似的。在一惊一乍的同时,左一个“傻瓜”,右一声叹气,尽管知道这里面并没有多少恶意,却在高分贝的衬托下分外刺耳。
错误原因:不考虑他人感受。孩子也有自尊心,也会有面子。不妨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此刻的慌乱,理解再被当作众矢之的时内心的无助。
正解:放低音量,私底下关切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打算怎么办?不要惊动无关的人。
典型例题五
背景:无论何时
错误答案:在我们面前抽烟。平心而论,这次贵州游我被熏了一路,那些大爷们完全不分坐车时,在景区,饭馆里,酒店里,甚至电梯里各种场合,想抽就抽。分享一个很有节操很有逼格的小故事(笑):在等候电梯时,我注意到身旁的一名大爷手中拿着烟,凭他双眼紧盯显示电梯所在楼层的数字的神情,以及握住行李箱把柄的姿态,我判断他也在等电梯。依据他手里那支烟的长度,我分析出,他绝对会把它带上电梯。至于为何他不可能在进入电梯前扔掉那支烟,在看到那么多人在“禁止抽烟”的牌子前抽烟后,我已不再相信他们的人品。于是我毅然转身,为了我的肺,我走楼梯。我提着沉沉的行李箱,背着双肩包走到了五楼。正好遇到了坐了电梯的闺蜜她们。看着那个男人手里仍未熄灭的烟,我心情大好。嗯,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我的散打教练们,正是你们给了我强大的body,作为装逼的资本。散打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强行安利了。
错误原因:自私自利。
正解:别让我再看到你们手中的香烟了。至少在明确挂有禁烟标牌的地方,及时掐灭。一个自律的大人,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尊重作为回应。
其实,由于年龄的差距,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总有一些代沟,但无论遇到什么,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试着跟对方聊一聊。如果跟我一样别扭,煽情的话说不出口的话,可以选择写下来。最怕的就是双方不愿意交流,而不是怕交流过后情况加剧。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场交流以及双方的理解和让步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场。
最后想说,这是贵州行系列的最后一篇。
感谢各位叔叔阿姨以及小伙伴对我的支持。
我知道,我并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但是我愿意一点点地去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