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子打架问题的四次谈话

1、关于“输赢”

儿子刚上小学一周,我周末下午接到他后问:“上一年级感觉怎么样?在学校……”

我话还没问完,儿子兴奋说道:“我今天在学校打了两次架。”

我随口问:“打赢了没?”

儿子手舞足蹈更加兴奋“打赢了,上午我把那个比我高的小孩按倒在地,然后他下午领个小胖墩去打我,我上去就把那个小胖墩又按倒地上……”

看着小家伙越讲越兴奋,我心说不好。

我突然觉的自己问他的问题不对,不应该上来就问“输赢这个问题”。他显然没意识到打架的错误性质。

看高兴的样子倒觉的我是在鼓励他和小朋友打架一样,我只好把话题叉开……

2、关于“塑料兄弟花”

晚上吃饭时我和他又探讨打架的问题。

“是你先打别人,还是别人先打你?”

儿子气愤地说,“是他们上午时候,先打我和我的朋友,然后我见我朋友挨打了,我就上去了。”

“下午第二场打架是怎么回事?”我问。

“上午他们没打赢,然后下午又去找我了。”

“然后你就把那个小胖墩又按倒了?”

“嗯”

我继续问“上午,他们打你朋友的时候,你上去帮忙,那么下午你和他们在打的时候,你朋友帮你了吗?”

儿子嗫嚅半天“没有”

“今后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管闲事。”我有些生气。

“那是我兄弟,我肯定要帮忙。”儿子有些不服。

我没好气骂他,“狗屁兄弟,你兄弟还没断奶,吃奶那个才是你兄弟,你在学校是去学习了不是去称兄道弟去了。”

其实我知道他所谓的这个朋友也就是和他幼儿园同班三年的好友。

这个时候儿子和我争执的时候把朋友说成“兄弟”,我心里又是一惊。

突然,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兄弟”什么叫“塑料兄弟或塑料姐妹情谊”。但又不想让他丢掉心中那种“路见不平有人铲”的侠义之心。

交谈只好再次搁浅……

3、关于规矩

第二天早上,我再次和他讨论打架话题。

“你当时看到你朋友挨打,为什么不告诉老师?”

“我告诉了,可老师不管,说又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我能想象到小学老师的想法,偌大的学校,众多的学生,打打闹闹,真真假假,如果每个来告状的小孩都去处理,每天事情多的还不够自己烦的。

但老师的疏忽、不敬业不能是家长鼓励自己孩子去脱离老师的威严和权力的理由。(即使老师不敬业,但也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

“今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还是应该先告诉老师,在学校的一切,老师才是管理你们的人。就好比在家有事,先告诉爸爸妈妈一样。”

“嗯”儿子显然对我的劝诫不满意,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

其实,我对我说的话也不满意,但我只想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在大的框框条条下生活的,或许有的时候条框会让你失望,但你也要遵守。

尽管警察总是在案件发生后才来,正义也总是迟到。但这不是你按照自己意愿随意破坏规矩的借口。

这次谈话有了结果,小家伙也认识到打架不对,但看着小家伙不太满意的样子,我觉的谈的还不够彻底……

4、关于什么时候可以打架。

“妈妈说,我不能先动手。”中午饭时候,小家伙边吃饭边冷不丁来一句。

“嗯,你妈说的对。”

“再有这样的事,我告诉老师,或者告诉家长”

“也对”

“那我是不是不能还手?”儿子瞪大眼睛看着我。

“可以还手”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还手?”

“嗯,家长不在身边,老师也不在身边,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时候,当你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候,可以动手。比如在校外,如果那几个小胖墩还堵你的话。”

“不过……”

“不过什么?”儿子问道。

“觉的能打过,就收拾他。如果他们人多,觉的打不过,记得跑,那不丢人。”

“嗯”

“记住爸爸一句话。”

“什么啊?”

“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记住了吧!”

“不懂”

“回头让你妈给你讲去,你先记住!”

“嗯”

第一要遵守规则,第二在规则保护不了你的时候,就不要仍幻想着遵守规则。

我想他将来才会懂得这句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