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毕业那年,Q君23岁,到现在已毕业7年,年龄也到了而立的30岁。
30岁,一个让人恐慌的年龄。和刚毕业的应届生相比,已不再年轻;和管理层相比,资格显浅。大家都在讲5年规划,10年规划,可是毕业后的第一个5年已经过去,第二个5年即将过半,Q君却仍和毕业时差不多,没什么存款,没什么特长,找工作时仍一脸茫然。
Q君也还算踏实,毕业之后,先是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工作了2年,后去北京工作了2年,后又回到家乡工作了3年,一个地方也就是一份工作一直干了下来,每次离职领导同事也都依依不舍。
现在Q君刚刚辞职进入正式编制的事业单位,一脸茫然。这里人情复杂,他初来乍到,也就是打打杂,他不喜欢这一眼就能看到老的工作,想换份工作,又要重新开始,想自己创业,又苦于缺乏资金、没有项目……
他向比他长几岁的兄长抱怨,没想到兄长比他还感同身受,原来兄长上学时为了能分配工作,直接就读的委培,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冶金厂,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一份挺安稳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现在冶金厂倒闭,他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迷茫。
兄长找工作时发现35岁是个坎,好多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对于基础岗位都注明年龄35岁以下,同时他发现由于自己这些年并没有过人的一技之长,那些中高级职位根本想都别想,而那些基层岗位要的都是年轻人。他拍了拍Q君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还好你现在30岁,你还可以再蹦哒两年,但记住哥一句话,这次再选一定要选准行业,然后扎下根干下去,不要再来回换了,年龄已经不允许了。”
Q君更加不知所措了,他找到亲戚当中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大伯去请教,大伯听完后,只问了他三个问题,就让他如梦初醒。大伯问的是他北京那份工作的三个细节,他发现自己虽然做了两年,却根本没有去深入挖掘这个工作和行业,自己只是老老实实干工作,却没有用心去想怎么更好的完成甚至创新,就是大伯的那句话“没有自己的亮点,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Q君终于明白,所谓的“经验”并不是“工作年限”,不能单纯地看做什么做了几年,如果只是一样的工作做了两三年,能力和经验却没什么提升和丰富,那也是枉费几年的时光。
同时,他也明白了,凡在一个领域能够做出成绩的或者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在自己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五年以上,而那些经常跳槽,无法在一个方向深入积累下去的人,往往一直游走在职场边缘,迟迟找不到方向,这也正是他迷茫的原因。
大伯告诉Q君,上苍从来不亏待努力的人,只是你若是才走几步,就想要调转回头,往另外一个方向跑,它也拦不住你,但是,这时的你,一切清零,又得重头开始。到时候,别怨天尤人说自己好努力,其实你才走了短短几步。
要知道,当你还是半吊子,连说“迷茫”的资格也没有,哪怕你的确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