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应该是一件坚持一生的事情。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通常我们学习并不仅仅是上一门课,读一本书,学一个技能,而是要将所见所闻所读所学都变成自己的东西,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作用于我们的人生。知识使人类进步,知识也会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成长。所以将我们的知识储存起来就是要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知识体系的框架,我们在学习时就会事半功倍!
建构知识体系就好比在我们的大脑中建造一个图书馆,我们要给大脑图书馆分门别类,当我们吸收了新的知识就好比在大脑图书馆放入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应该放哪里,如果我们提前标记了门类,就会很轻易的找到属于它的位置,自然在下次寻找时也会很快的找到!也就是我们可以很快的记忆我们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也可以在输出时从大脑很快的找到它!
要构建知识体系,就要首先要了解知识的来源途径——学习。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践、实验等一系列的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是一种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要了解学习的内容——知识。知识是指识别万物的是或不是,它是一种经验的固化,包含了人类的认识成果,有关学术文化的,相识的朋友等。我们学习知识不仅仅要学更要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习知识时,有三个阶段:知识(K)→技能(S)→意识(A)。我们需要将我们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应用转变为我们的技能,并通过不断地、大量的练习使它成为我们的意识,意识也就是仿佛我们天生就会,自然而然就可以发生的事情。成语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也是一种从熟练技能到天生意识的转化过程。这才是学习的真正含义。
要构建知识体系还要明白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一种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给予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它有两方面的建构:1.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2.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同样是大脑图书馆的例子,建构1就是指把一本新书归类,放进属于它的格子里;建构2是指原有的一本书,因为图书馆书籍的增多,需要重新分类,可能是分到更细的门类,也可能是分到其他更准确的门类。构建发生时有三个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就好比一颗糖放进水中,开始放的过程就是同化、而在水中融化的过程就是顺应,全部融化到水中变成糖水就达到了新的平衡。
我们在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时要有效的利用我们的大脑。大脑是人类最大的宝藏,比世界上任何的电脑都高级。保罗.麦克里恩提出“脑的三位一体”假设,指大脑分为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其中爬行动物脑为旧皮质,又称基础脑,负责最基础最本能的控制,攻击、自我保护等。古哺乳动物脑是边缘系统,又称中间脑,负责情感、记忆、欲望等,可以趋利避害,获得生存。新哺乳动物脑是新皮质,又称高级脑,负责观察、分析等智力任务,是“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也就是我们学习时所需要用到的部分。大脑按照构造分为左脑和右脑,中间由胼胝体连接。左脑是理性脑负责语言、文字、推理、序列、逻辑、分析;右脑是感性脑,负责绘画、音乐、节奏、情绪、创造、新的东西。左右脑分工不同,却又相互连接,可见学习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不同发挥各自的长处。脑只有接收信息之后才能进行加工,运作,而眼睛是信息输入的重要器官之一,眼脑反应就是指眼睛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加工速度。我们的右脑有一种拍照记忆功能,源于对图像和画面的敏感,所以把我们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眼睛拍照直接反映给大脑记忆,减少其他环节的转换,缩短记忆的时间、增强记忆的效果,加快学习的效率。
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升级我们的思维系统,多次反复的运用它。思维就像一个滑梯,滑的次数越多,阻碍就越少,滑的就更快,思维的速度也越快。我们在阅读一本书,起初只是了解了书的内容,然后将看到的内容编码储存进大脑扩充体量,最后通过逻辑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再认或再现。这就是升级思维系统的三个层级:呈现知识、扩容体量、形成系统。三个层级依次递进。
了解了以上内容,希望大家都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合理有效的运用大脑,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系统,让学习效能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