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王梵志的三首诗

今天读了唐初一位白话诗人,王梵志的三首诗。

《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⑴。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⑵,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⑶,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⑷,看吾即貌哨⑸。

人有七贫时⑹,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妇儿:妻子、儿女。

⑵经求:经营求财。

⑶将:携。

⑷邂逅(xièhòu):不期而至,此处为一旦、偶然的意思。

⑸貌哨:脸色难看。

⑹七:虚指多次。[2]

白话译文

当我境况富裕,有很多钱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待我非常好。如果我脱下衣裳,他们就会争着帮我把它们叠好。我如果出门去经营求财,他们就会殷勤地送我,直到大路上。我带着钱进入家门,他们见到我马上满脸堆笑,像白鸽一样盘旋在我的周围,像鹦鹉一样一呼百诺。有时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看。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时的报应吧。

诗歌鉴赏上评价“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表面上看,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有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炼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较娴熟的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出语自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开创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首《我有一方便》

我有一方便⑴,价值百匹练⑵。

相打⑶长伏⑷弱,至死不入县⑸。[1]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方便:此处意为处世法宝。

⑵练:白色的熟绢。

⑶相打:相互殴打,打架之意。

⑷伏:即“服”,服气,甘愿。

⑸县:县衙。[2]

白话译文

我有一个处世的法宝,这法宝有一百匹熟绢的价值。

被人欺负就服气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县衙里告状。

据说诗人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殿堂。但是假如真的是“下里巴人”,也不可能流传至今吧!这说明诗人的诗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它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写出了世态人情的黑色幽默。

第三首《他人骑大马》

他人骑大马,我独⑴跨⑵驴子。

回顾⑶担⑷柴汉⑸,心下⑹较些子⑺。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独:单独一人。

⑵跨:横跨,乘坐。

⑶回顾:回头看。

⑷担(dān):用肩膀挑。

⑸汉:男子的俗称。

⑹心下:心里。

⑺较些子:差不多,过得去。些子,一点儿,少许。[2]

白话译文

别人骑着一匹大马,我一个人坐头小驴。回头看到了挑柴的汉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许多。

读完后两首,忽然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阿Q!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也与小说相通,无非神态动作和语言和心理!

诗歌除了形式美,它的思想内容也非常重要!只要言之有物,语言形式不甚完美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语言并非只有雅词雅句,方言俚语也可入诗。看怎么用!

总结一下读完这三首诗的收获:第一写诗须言之有物,诗的思想内容是最重要的。第二,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诗歌增添情趣。第三写诗要表现世态万象的本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