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不喜欢一个人,他说些好听的话时,你觉得作;他选择不说话时,你觉得还作;反正他怎么都是作出来的,因为你心里觉得。
有一部分电影作品就如同这样的存在,赞誉很多,但依旧抵不住一些人用实在的语言来一语打破幻景,就像你吟诗作对时,会有人站出来说,这些花哨架势全在表面,于人于己都无实在的利处,久了之后反而还让我厌倦。
但也许当事人自己乐在其中,并全情付出。
管现实理想,总之,这碗虚幻鬼魅的酒,我且饮下了。
在大学时,喜欢王家卫的导演风格,少言,游离却莫名美感,没有长篇幅的对话,多是静默演绎,台词像读诗。
但在知道一位叫蒂姆波顿的导演后,才发觉童话原来可以有些许鬼魅与黑色的元素,但本质的纯真与对信仰或是自然的敬畏,却依旧纯粹。
在了解蒂姆波顿之前,我因疯帽的角色而关注约翰尼德普,他的演绎不在好莱坞的主流之内,但他很坚持自己的选片风格,因此他所饰演的角色大抵通向自己内心的共鸣。
并且没有蒂姆波顿的约翰尼德普,很多影片我都关注较少,也不是强求做一个有格调的花痴,但他们天造地设的结合,才是一场电影的完美诠释。
的确很有意思,人生要有多幸运,才能在生命里发现一个人可以诠释你的内心,一个用写与拍摄,一个用全情演绎,两人甚至不必过分交流剧本,仅靠神交,便能心意相通。
在他们第三次合作时,断头谷里的无头骑士、重塑信仰的年轻探长、纯洁勇敢的卡翠娜,他们都那样鲜活的跳动着生命的悲痛与喜乐。
当然如果论逻辑,开头的确放得太开,以至于结尾时收场略犯尴尬症,但从画面与特效的美感来说,我觉得镜头与特效都太美,也是一种暴力美学的体验。
尽管它的确不够恐怖,甚至还会在德普时而正义勇敢,时而胆小可爱的演绎下而放松大笑,但它的确还是要让多数观众遵循不能在吃饭时间看的忠告。
蒂姆把这种恐怖美感收放自如的展现而出,但这是一部剧透会死的作品,因此只有自行观看后,才能体会视觉与内心感触的双重体验。
在这部影片内,有几点感触,也许隐含剧透,但愿不会影响观看。
首先,你信赖的东西未必是永远的真理。
童话或虚幻世界里,科学值得拥有,但未必是最后的权威。年轻警察伊卡布信赖科学,但最终当他亲眼所见自地狱之门而出的无头骑士后,才知世间不仅有因果、情由,还有不可抗争的非自然力,尽管它被人所控,但依旧不是科学所能解释。虽然我依旧是无神论者,但凡事都要保留些敬畏心,大体如同敬畏自然一样,一切你所知的远不如你所不知。因此,笃定之余,存些空间,水才不会满而溢出,也便于有新见识新真理时,能顺利接纳。
其次,眼前所见未必事情的真实发展,再不做彻底的交流之前,对外人,甚至对爱人,妄下定论是可怕与不负责的。
蒂姆故事里的女主角,大抵都是金发碧眼,肤白貌美,但最最重要的绝不是颜值,而是善解人意而又独立勇敢的内心,无疑,卡翠娜在此之列。
但因误会,男主却错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在了自己曾经所爱之人身上,并愤然离去。
这时他还是那个因梦魇,因童年而心存阴影的青年,他所分析的因果,只是他脑中的线索串联,却并没有尝试去了解或对话。
而所有他以为的伤害,却是爱人眼里最真实的深爱,当他事后发觉,才知回头。
所以很多事情的发展,也许都只是我们各自脑洞的延伸,旁人的爱恨或许还没那么强烈时,我们的却脑补出了他人的立场。
反之,我们做好或做错的单纯每件事,在他人眼里,都可能是他人脑中的无数表达,所以你越是在乎,却越可能说多错多。
毕竟不喜欢你的人,妄加猜测且有他去;但若是爱人之间,最需要的,还是多一份沟通,以信任为基石,才可化解误会。
最后,杀戮之人心底也有温柔。
无头骑士活于世间时,曾以杀戮而彰显自身价值,却在一次逃难中遇见一对姐妹,他没有起杀心,而是请求不出声以逃脱追捕,但却未能躲避追捕,最终丧命。
但无疑,他一定爱其中的姐姐或妹妹,以至于最后用暴烈却深情的方式表达。
尽管有些恐怖血腥,但每个人心离大概都会有些底线,这份温柔不会因个人的罪恶感而消减,只是之于某个人的时候,会显得特别。
有时不必过分定论任何人的罪恶,尽管他罪孽滔天,但或许在某一瞬间,他人性的柔软会比一些假意刚正的卫道士要更易于旁人理解。
所以,这个故事,不妨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