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爷耕的人生
大别山留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在古代应该是岐黄十八寨的故事,后来应该是中国革命史上千里跃进大别山,特别是近代有个老外给这个地方写了一本所谓百年匪患的书,觉得应该算是对这个地区地理和文化的深刻剖析。其实在我看来,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和风土人情的成型,一定是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地理位置对经济状况的决定性作用,也逐渐形成了这个地区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所以在大别山这些深山中的人们,有了文明和野蛮并存,也有了善良和邪恶共存的社会现象。所以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地理人性特点,也就形成了特殊的地域特色的社会风气。
大爷爷--耕那个年代的人,吃尽了那个时代的贫苦,这些贫苦不是现在能用语言能形容的,也鲜有资料记载和留存。因此,在我的印象里,也只有一个苦字可以记录,这个苦字如同雕刻在爷爷辈们脸上的标志-----个个都是面黄肌瘦。但在这样贫瘠的大山里,也塑造了爷爷辈们的坚毅不怕吃苦的人生性格,为我们这个大家族树立了大家风范的长者形象。
记忆中的大爷爷,身材1米8左右,面黄肌瘦,精神炯炯,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穿了人性的一切,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从记事起他的声音一直是那种嘶哑(声带嘶哑那种),我猜测估计是和他所从事的江湖职业有关,我曾试探性的问过父亲,但父亲没有明确告诉我他声音嘶哑的原因。大爷爷所走的江湖,在那时候就是游走在家乡附近的大山深处的各个穷乡僻壤的农村,专治跌打损伤和教授简单的武术,他在老家也可以算是一个武术师。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体质极差,小学毕业的暑假,大爷爷就每天在家里让我跟他学习一套他熟练的搏击术,一个暑假下来,以后就没有所谓一个月感冒一次或几次这回事了,所以,我觉得那套搏击术还是挺有效的,我读初中时一个人打3-5个同学是绰绰有余。可惜的是,后来为了学业,逐渐荒废了,以至于现在只记得开头几路而已,如今感觉甚是可惜!
大爷爷为人正直,颇有江湖气质,虽自己没有独立成家,但对我们这些孙辈疼爱有加,不允许任何外人欺负,所以当时在家里,我们孙辈都对他特别敬重和爱,这爱尤其是在每年春节的压岁钱上,那时的农村(1980年左右)每个孙辈的孩子能拿到5块压岁钱的,放眼整个村里,也许只有我们8个孙辈孩子才有的荣耀,所以我们都盼着过年,估计就是想得到这份厚重的溺爱,殊不知这区区四五十元钱,都是大爷爷用生命搏击出来的,这种打架搏击对于这种行走江湖的武术师是非常常见的,只是那时的我们哪里能体会到他的艰辛和委屈!
读书期间听我父亲有说过过一次他的遭遇,有一次进入一个深山老林,一个人走到深夜,碰到种种危险,如野兽,如深山偏僻的荒芜的地方,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直到碰到人家,才敢借宿,有时碰到不好说话的人家,也只能躲在人家屋檐底下过夜,那种人生的艰辛和委屈,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可以体会的。特别是一生就靠一双脚,一步一步的履行着对人生的执着和对家庭的责任,现在回想,不得不对他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因为这种特殊的年代,塑造了大爷爷特殊的大家族长者的气质和担当,也对我的人生和家庭责任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家族孙辈的老大的我,听得懂家族教诲的应该就是我,所以直到他临终病重之时叫我到床前,叮嘱我要团结好其他弟妹,为家族团结做个表率,那时的农村,家族风气很甚,不团结就会被其他家族欺负。现在回想,他作为家族最大的长辈,虽没有亲生的子辈,但做出了优秀家风的榜样。
在我还没初中毕业时,大爷爷耕就因病离世。留下的只是父辈及我对他的无限思念。
耕的人生:
出生:年份查记;
离世:待查记;
葬于三叔祖屋东北角。
(2024年7月18日于赣州初记,7月19日修改于赣县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