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亚-肖《记忆的错觉》01

作者:Dr.Julia Shaw 朱莉亚-肖,英国

【摘录】 

>我们会把童年记忆的信息来源张冠李戴,把自己的想象认定为真实发生的时间,把别人提供的信息内化成我们过去经历的一部分。

我并不是说婴儿没有记忆,他们当然有,只是没有能持续到成年的记忆罢了。当我们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对于简单的图形和颜色组合的记忆就能持续一天左右,这种记忆中甚至还包含了图形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简单来说,婴幼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出能够形成并存储长时间记忆的功能。

元记忆说一个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包括对自己记忆量大小的认知,对提高记忆力方法策略的了解,也包括监控自己的记忆、分析并确认记忆可信度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有视觉能力,比如色彩恒常性,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生理机能优越,更是因为我们拥有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基本记忆。

过往经历的记忆不但影响我们对一个人行为的预估,而且更多地影响我们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重力、维度、可能性等。

时间并不是客观的,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容易因主管臆断产生偏差,这些偏差正像这一章节里提到的其他感知偏差一样,经由他们的接收器给我们的记忆涂上了颜色,歪曲了记忆的原貌。

大事件是我们记忆时间线的重要依靠,但它们却充满可预见的误差;它们能帮我们在个人年表中进行定位,却时常不靠谱。

我们对现实的错误感知会被植入记忆系统,并在以后会被回忆起来,尽管这些回忆根本无法客观反映事实。

【感想】

作者在前两章告诉我们,有些儿时记忆并不可能真实发生。从生理角度,婴幼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出能够形成并存储长时间记忆的功能。婴儿的记忆,大约2岁以前的记忆都不能持续到成年。列举了很多例子。之后表述了记忆的过程就是感知的过程,感知的过程存在很多偏差,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偏差地更为严重,歪曲了原有的记忆。因此成年人中的记忆,存在很多不靠谱的记忆,并不能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

个人感受。接受作者关于婴幼儿记忆的描述,婴儿的记忆是不能持续到成年的。但是成年人的记忆真的不可靠吗?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记起来的,大都是我们认为重要的、真实的。倘若记忆如此不靠谱,那犯罪嫌疑人的陈词如何辨别是真的?如果记忆不能客观反映真实,那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那些受害者回忆的往事都是假的吗?如果记忆能被歪曲并且我们自己信以为真,那么姜振宇研究的微表情是不是也可以造假?

这些就是看书之后的第一反应,有很多疑惑。曾经我怀疑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不准确性,但当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后,就不再怀疑。我认为,记忆在被存储那一刻,就已经带上了个人感情色彩,添油加醋是必不可少的。记忆和历史有相似性,在被记上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准确了么。当历史被写入史册,就已经失去真实性了。所以,我认为,记忆更多承载的是不准确,而事实是存在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活中需要新鲜的事物来刺激我们,需要新的历练来增加我们的生存能力,所以对现状的不安,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面貌。 在去...
    船长_3d66阅读 286评论 0 0
  • 她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不算高个儿,可在人群中却能一眼找到;不算太瘦,可总担心风一大就会被刮...
    熊本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阅读 252评论 0 6
  • 第一次试图去写好一个故事,不去想什么文学问题,让我练习着把我想告诉你们的故事讲好。 “风华正茂的网络女主播惨死于浴...
    江月似阅读 615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