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30,还说自己是一枚理科生,可能有点装嫩的嫌疑。虽然已经步入中年,但我还是喜欢穿着20多岁小伙爱穿的衣服,加上一张不太显老的脸,走出门,一般很少有人能看出我的真实年龄。朋友们基本都结婚有小孩了,经过两段失败恋情的我依旧单身,大伙儿现在见面最爱的活动莫过于找家咖啡店要一个包间打一下午牌,而我则在一旁喝着咖啡安静地掏出手机,戴上耳机,边听歌边看看小说或者刷刷微博。
我出生于80年代,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娱乐活动比较匮乏,再加上家里有个当语文老师的爸爸,所以除了每天和一帮熊孩子上山掏鸟下水摸鱼之外,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看书。一开始看的是那种连环画小人书,然后自己存零花钱买了很多当时的漫画,像《葫芦娃》《黑猫警长》《忍者神龟》之类的,再后来读小学,认识的字比较多之后,就开始看爸爸单位定的杂志,看得最多的应该就是《故事会》了。那时候还没有流行文艺青年这个词,喜欢看书也不是因为觉得这样让自己更有内涵,小屁孩一个,啥也不懂,纯粹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其实我是一个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人,小学时,数学常拿满分,语文虽然也不错,但是很少拿满分,特别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有了作文之后,我的语文成绩就很少上90了。为了能上重点中学,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在语文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当然重点功夫是花在作文上。一段时间后,我突然就像开窍了一样,还真研究出了作文拿高分的方法。我自己把这种方法起名为搭积木式,先把老师要求的要点列出来,然后在各个要点上,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用我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玩意就和组装电脑差不多,用相互兼容的各个配件组合起来就OK了。于是那段时间,我常拿着一个小本子,见到一些不错的语句或者词语,就记录下来,当作我的素材库,接着就每天拿出一些时间来死记硬背。
就这样,为了分数我日复一日地看着一些我自认为很喜欢看的书,其实只是为了能多背点词汇。学霸的光环虽然耀眼,可我也越来越厌倦了这些空洞的语句,慢慢地,我不再记录那些别人写过的美丽句子。我觉得这还不如搞明白汽车为什么会跑,飞机为什么会飞,电视为什么会有画面这些东西来的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司,看过一些他写过的东西以及他推荐的一些书,才知道,文字原来也可以触人心弦。青春期的我,有着一些青春期的烦恼和忧伤,那些让我产生共鸣的文字,让我的情绪沉醉在里面不能自拔。我开始像中毒般喜欢上那种大段文字来描述场景和内心活动的文章,让情感在里面慢慢发酵,然后喷发出来。十六七岁,是人生最美的一段年华,也是人生最为感性的一段年华,读郭敬明的文章、看王家卫的电影、听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是那段时间我的最爱。可惜的是,我发觉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我并不是一个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理科。
很多人都给理工生打上不懂情调、死板以及无趣等标签。其实作为一个人,不管理工生也好文科生也好,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人的思想和情感都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再理性的人也有感性的一面,再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不妨想想,会修电脑的文科男和会弹吉他的理工男是不是也挺常见?所以,虽然,现在的我文笔并不怎么好,但也不妨碍我喜欢文字,用文字来记录自己情感和一些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