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是我的书写惯例,我总是偏向向内探寻答案,祈求内在的和解与开阔。这与性格有关。但人到一定年纪有了一些见识和学识,格局和认知就会显现。写作是格局和认知的直接体现。
从关注自我到深入探究原因,通过自治和自我调节达到自愈。这是一个深入的道路。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打开格局,关注世界。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与了解中,从对社会事宜的参与和投入中,重新全面发现自己,认识不同的自己。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你的困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多读书,你会发现从古自今有很多人都会与你面临同样的境况,你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并获取经验。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读过很多书,有过很多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很怀疑,并不相信。读书能够获取丰富的间接经验,知道有经验的别人在面对问题时如何选择和取舍,在面对选择时如何权衡,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大事和小事,如何付出努力抓住机遇,面对困境如何度过。而自身经历丰富的人,则会在丰富智慧的同时更多的认识自我,能够为自我找到更明确清晰的定位,更能体谅他人的困境,认清人生的难题后更能勇于面对问题。这样的人难道过不好一生吗?
认知认同和思维转变。
能让人产生认同的文章太多了!这样的文章会让读者感到——说得对说得好,说了我不敢说的话,表达的更到位更犀利。然后呢?这样的文章带给我们什么?引发什么思考?并没有,因为只是认知认同,目的就是让读者认同。
我喜欢能带来思考和提高认知纬度的知识。这可以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以不同的视野或者更广阔的视角,具有高度或者深度。能够引发思考总是好的,或许今天现在与我无意,但是读书和思考的意义正是在于不具有现实的当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