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午雾蒙蒙的雨时醒来,购买食物和饮用水,装落地灯。练琴。
练习之前,保持自少年时养成的习惯。即平静一根烟的时间,其中蕴藏着一种拉开帷幕的幸福。长久以来,思考事物与内在的关联充斥着我生活表面逻辑背后的全部意义,洞彻形成了一种习惯。主观的行为与实践也真正只为追求预期的目的,在这一进程中排除杂念达到纯粹,其实就无所谓枯燥与厌倦。故而某种程度,匠气太重太重。对于搞缜密严肃的学术研究或者专业工程的话,是有益的。然而对于做艺术创作而言,价值可能有,但却不大。所以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艺术的人。工作中和平时积累中,接触一些当代艺术家,往往我并不能理解他们的艺术。但我可以欣赏,艺术在我看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欣赏的,一层是理解的。欣赏的艺术可以无法理解,而理解了的艺术很难不欣赏。对于这个重意不重术的时代,我予以尊重。但对个体的精神追求而言,尊术而去意,才是正确的做法。中国自古至今的艺术文化里,从来都不差清风霁月高山流水的存在,任何人文领域充斥着这种具有欺骗性的假象。对于没有客观标准的艺术,其与诈骗的区别可能只存在脸皮的厚度与牌坊的高度之上。
我信奉的是埋头耕耘者,或许自有其他人收获。在我看来,埋头耕耘者,是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真正的脊梁。
上海的疫情不太乐观,下周开始居家办公,与好友Y君说了,他回:约等于居家练琴。完全无法辩驳。
日落时分饮茶,天色晦暗如将死的眼泪,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安静无声。这种时刻,人与世界的联系降低到最低点,才会感受到胸腔里跳动的存在。才不需要去审视它是怎么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