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分税制改革”,地方ZF税源少了,于是另辟财源开始卖地。土地财政在一些地方(如珠三角、长三角)玩得转,因为靠近河海,进出口便利;自古又有商业传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于是抖然而富;而对于内地那些穷山恶水的省份,既使照方抓药学,征了地、搞了工业园区也多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商、资那么好招引的啊!清水衙门,教师工资都拖欠,农村基金会乱相重重。有些地方就卖资源,比如把稀土当土卖;要么肥瘦不挑,挖山断河,啥污染重搞啥,整出一些癌症村。
08年美国次贷危机,出口费劲,国内放出4万亿搞铁公基,给企业贷款,可事实上钱大多在企业账上转一圈又流到房地产上去了,眼看着房价蹭蹭涨,国企本来贷款利息就低,钱来得容易,倒个手净赚的事;私营中小企业税、费、社保负担重,谁还苦哈哈地干啊。老百姓也觉得房子能暴富,靠谱,全民炒房吧!掏空6个钱包还要月供。这其实就是透支居民未来的收入支撑当下的房价,提前收的消费税。
新冠疫情和美国打压让出口疲软,国内投资、消费又都让“房地产”这个饕餮吸食净尽,所以这两年巨兽关笼,限购、限贷、指导价、废除学区房、整校外辅导……强启内循环。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