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那些事——南街小学名师、薪火微团队曹淑慧读书心得分享第(11)天

    今天说说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内容。

    小组合作是目前公开课、赛课过程当中,几乎不可或缺的学生合作学习形式。好像只要有小组合作,这节课才能称得上“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小组合作可不是随便来的,需要注意的内容有很多。

    一、合作前充分自学。

    小组合作一般是为了解决问题,试问:学生对教材根本就不了解,怎么解决问题?所以小组合作前,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自学,不仅有效保证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独特性,也保证了小组交流的效果。一句话,没有充分的自学就没有交流的效果。

    二、合作时注意什么

    我们会发现即使提前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小组合作的效果也不见得就会很好,这是因为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交流的顺序、交流的语言、交流的时间、交流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长期磨合才能形成默契的。临时分组或借班上课,我们可以把小组合作时的分工或具体要求呈现在屏幕上进行提示。

    学生合作时,老师并不是没有事做,相反,老师应该会更忙一些。那么老师“转”什么呢?第一,督促没有讨论的学生,第二,了解各小组讨论的内容进度,第三,发现问题哪些是共性的,全班干预;哪些是个性的,当即指出。第四,发现有展示价值的问题,第五,个别辅导学困生,第六,解决组员之间的矛盾。

    三、合作后展示什么

  小组合作之后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展示是为了发现问题,而不是为了掩盖问题!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既然已经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了,小组汇报就不应该是某个人的事,应该汇报集体的智慧。其次,汇报时上台的学生或小组的站姿、说话时的状态都是老师要注意的内容。再者,小组汇报之后,应形成邀请其他人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其他人认真倾听,引发更多的思考。

    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关注他们的倾听状态。更要注意相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创造深度学习发生的时机。还要注意适时进行小结评价,引入下一个环节。当然也不能忘了对学生进行鼓励。

      接下来要说的是小组合作的时机。小组合作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进行,可以设计在充分自学后,突破重难点时,补充资料拓展理解时,学习结束升华情感时等。但是一定不要动不动就合作,一节课40分钟合作四五回就不太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