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春暖花开季,正是奋斗时。趁着这大美的春光,我们半坡小学及中心校一行12人来到焦作市马区待王小学参观学习新教育。
步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校园和高大的教学楼、绿油油的足球场。首先,我们跟着解说员参观了待王学校的教学楼。校园文化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规划合理,构思精妙。每一层楼道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第一层走廊的文化以学生画的立体脸谱为主来装扮。第二层以学生制作的风筝图样为主来装扮,给人的感觉既生动逼真、整齐划一,又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美的恰到好处。并且每个楼道还有它们独特的名字,如:犟龟、文学、科技等。每层楼都有读书角,且各自有着不同的诗意的名字,如“让书香启迪智慧芬芳的校园”等
参观完校园文化后,我们还参观了待王学校的阳光大课间。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随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尤其是花样篮球操,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个个体育健儿配合默契,动作优美,有力,似乎每个人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参观完阳光大课间之后,我们还听了两节课。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和一节五年级的整本书导读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年级的那节语文阅读课《触摸春天》。一是因为这篇课文的题目取的很新颖,内容描写得生动、细腻,栩栩如生,让人百读不厌。二是因为老师创设的情景有吸引力、感染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紧跟老师的步伐,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流畅自然,完美的天衣无缝。三是因为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自信,这也是这节课让我感到吃惊和震撼的地方。每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时,都能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且语言干脆利落,像是经过专业的语速训练。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无论是单个人朗读还是齐读课文都能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流露出很深的朗读功底。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我觉得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喊的口号,尽管我没听清口号的内容,但是我能感受到口号能起到激励学生振作精神的作用。
听完这节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发言?我们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我们的学生做不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反思之后,我觉得我的课堂缺少新教育提倡的仪式感,并且,我自身也存在审美方面的偏见――就是太过注重心灵美而忽视了外在美。
回归课堂之后,我就迅速着手改变我的课堂。首先,我要让我的课堂有仪式感。我们班的班名是水滴班,我给他们选的的班级口号是:心无旁骛,水滴石穿。开始上课前,我会先对孩子们说:“水滴班”他们会说:“心无旁骛,水滴石穿”。这样就会提醒孩子们注意准备上课了,要好好学习。每当上课有人做小动作的时候,我也会叫道“水滴班”,他们就会立刻喊出“心无旁骛,水滴石穿”这个口号,提醒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认真学习。一节课下来,感觉这个方法真的还很管用,孩子们变得精神了,教学效果也好很多。针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磨磨唧唧,声音小的情况情况,下一步我的计划是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比赛大声朗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速度,也通过比赛朗读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心灵美才是正真的美,这个观点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自从开展新教育以来,我发现外在美也是不容小觑。比如:完美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尽管也是外在的东西,但它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情愉悦。学生有了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自然乐意在这里学习、生活。课堂也是如此,先有形式再有内容。先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无论读得好与不好,得让他们敢于大声的朗读,有了形式的外在的东西,时间长了内容慢慢地也就会有了。
新教育强调仪式感,从这次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仪式感的必要性和外在美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外在美也是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新教育改变了我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