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宋]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晩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靑。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

此词为咏筝之作,写弹筝而不见弹筝人,而以闻筝所见和想象来衬托其美妙的意境。

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弹筝人置于雨後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衹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

「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後,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

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

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

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

最後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

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衹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

词的最後,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衹见靑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彷彿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

「人不见,数峰靑」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考功《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靑」,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

「数峰靑」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靑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
    汉唐雄风阅读 1,611评论 0 5
  • spring cloud gateway 作为新一代的微服务网关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我从7月份开始使用到现在已经4...
    一只猪啊啊阅读 26,034评论 5 28
  • 昨天,我们结束了女儿的幼儿园毕业旅行——北京之行,为女儿幼儿园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来后很多人问我北京怎...
    清浅妙语阅读 299评论 0 1
  • 这世间有趣的灵魂本就很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不幸的是,这有趣的灵魂并不会让我有所改变。我仍旧悲观,仍旧害怕,害怕...
    忧小刺阅读 110评论 0 0
  • 今天推荐的App不是特别专业严肃型的,但特别适合我这种还没什么钱,但打算规划一下、养成习惯的人。即将进入职场了,希...
    小树TV阅读 35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