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晴
每天中午吃饭时,我喜欢看看新闻,看完新闻就看一个法制节目,每次都有新的案例。前天就看到一个关于AI合成技术Z·P老年人的。为啥这么多针对老年人的Z·P呢?我觉得因为老年人手头有点余钱,在现代网络技术方面处于弱势,比较在乎家人等因素吧。
这个案例说的是今年四月的一天,71岁的刘阿姨遛弯回来,一进家门就听到家里的座机电话响了,接起来就听到孙子带着哭腔的声音说:“奶奶,我把同学的头打破了,同学住院要2万的费用。”还叮嘱奶奶这事不能告诉妈妈,让奶奶拿2万给同学。刘阿姨说送去,“孙子”说不用送,让几点在家门口的某个位置,同学的家长会来取。
刘阿姨赶紧筹集2万现金,按照和“孙子”约的时间,下午五点多在楼下等。一会儿过来一个戴口罩和鸭舌帽的男子,见面后男子还特意打一个电话,让刘阿姨接听。刘阿姨一听是“孙子”的声音,说把钱给他就行。就这样,刘阿姨两口给完钱放心回家了,还一直守口如瓶,没有对家人提及此事。
直到五一假期,孙子回家了,刘阿姨随口问了句,你把同学的头打破,后来怎么样了?孙子说,没有呀。孙子的回答让刘阿姨大吃一惊,才知道被P了,赶紧报了制服。
制服调查发现,在刘阿姨被P的那天,另外一人也被P了,查监控发现同一天两案子来取钱的居然是同一人。虽然经过了伪装,但制服判断就是同一人。于是根据那人的乘车信息,顺藤摸瓜抓到了吴某。
原来,吴某在南方打工时认识一朋友,那天这人给吴某介绍一份“高薪”工作,就是到某市帮别人取钱,吃饭和住宿有人出钱,每完成一笔给一两千的报酬。吴某还问有没风险,对方说钱是干净的,没风险。在利益驱使下,吴某明知有问题还是去了。
吴某对制服说,自己只是被P去取钱,只是个取钱的角色,没干别的。但制服查看监控和调查后发现,4月吴某到某市后,先后前往5个取钱地点,其中3个得手共6W。每次去后,吴某都会当被害人的面拨打一个电话,让被害人接听,里面就是被害人家人的声音(其实是吴某的上线)。吴某还会特意戴口罩帽子等伪装自己,没有吴某关键的这一步,被害人也不一定就给钱。所以吴某狡辩不成立,终究被移交追刑责,已全部退赔6W,吴某的上线也在追查之中。
为什么刘阿姨几次接电话听到的都是自己“孙子”的声音呢?原来是P·子用了AI合成技术,Z·P分子也在升级,如今AI换脸、换声等越来越逼真的技术被不·fa分子利用,他们会非法获取被害人的声音片段进行AI合成,有的还会音画同步进行伪装,利用AI技术使Z·P不断升级,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现在Y·H实行实名和断卡等措施后,Z·P分子采用电信网络ZP和人工智能合成技术,采取线上Z·P线下取款等不·fa行为,让Z·P更隐蔽。
其实,遇到AI合成技术之类的Z·P也不可怕,我们提高警··惕就可以较好防范。虽然AI越来越逼真,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比如AI在语调、语速上和真人有区别;还有凡是涉及财、物、投资之类的就要多个提防之心,辨别真伪。比如遇到冒充亲人的,可以问下对方“喜欢吃的菜”,或者“家里的某些好辨别的人、物”等,回答不上来就是假的。
这类案例也提醒我们,要多关心老年人,比如看看老年人手机里有没不小心点击的链接,不小心下载的软件,有没不小心泄露过家人的信息等等,共同在老人身边筑起一道反·诈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