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大一。文笔有明显的高考作文色彩,但开始挣脱功利教育的束缚,追寻、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如今半只脚踏入社会,其中的观点多少觉得空洞稚嫩,但这份理想主义的宣誓值得被珍藏,或许今后回顾起来会另有一番体会。
记得大学英语老师说过:“成功是什么?是赚很多钱,还是夺得多少名声?都不是的,成功是活得开心。”
作为一周仅一课时的大英老师,对学生在英语水平提高上的要求不高。上课讲解课文时,她偶尔会不禁灌输些人生哲思。这不,上服装单元时竟从“着装带给人的喜悦”扯到了成功的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我认为她对于成功的描述,虽然字面通俗,背后却蕴藏着她真切、独特的思考。“活得开心”,似乎连小学生都能表达出的看法,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分析其意蕴。
在我看来,真正能活得开心的人,其内心一定是对生命充满热情的。这种热情既可以体现在孩童的天性上,也可以表现在仍保持赤子之心的成人身上,虽然后者估计为数不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今许多人眼中的世俗成功已将自身与生俱来的热情磨灭,甚至有些人已被功利主义异化,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工作着。他们评判成功的标准乃是赚多少钱,取得多少名声,夺得多高地位。且不探讨异化之于人的危害,仅从上述物质、外在眼光持久性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最多伴随一生,进了棺材,即使它们还存在,你也不得不与之挥手告别,更别提这两者的变化并不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叔本华于《人生的智慧》中提出决定人生幸福的三要素资产、外在眼光、自身中,起决定因素的乃自身。
那么倾听自己的心声,决定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便能寻得人生终极的幸福。而成功的意义便在于幸福。论述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问,成功是否会很难,毕竟自我终极价值的实现要付出青春的年华、大量的努力。的确如此,可是价值有大有小,何必非要像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屠吆吆制出青蒿素那样才算得上成功?价值有大有小,而成功亦有大有小。过度关注终极成功,便失去了对日常点滴成功的追求。终极价值的实现,不正是以每一天的认真对待为基础吗?
何况,即使终极价值未能实现又能怎样?在抵达目的地的道路上,沿途的风景不也是难得的收获吗?如果仅仅聚焦于终极价值的实现,那么点滴价值的实现所带来的快乐不就被忽视了吗?实现终极价值本质为了追求幸福,而日常的快乐也是构成幸福组分之一。因而对于过程与结果成功的追求本不应该相互矛盾,因为它们都是为了“活得开心”而服务。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我要说的是每天都能翩翩起舞,那便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写于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