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4

7月16日下午听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6 SectionB的5节阅读课同课异构,感觉五位老师的水平都很高,学以致用能力很强,都学会了对文本的挖掘。

新乡市31中学的任松娜老师是第一个讲课教师,佩服松娜老师的迁移能力,对文本结构的把握非常好,能把以前讲过的联系到今天的语篇中。还欣赏松娜老师对事实和观点的处理,联系2025年中考题,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新乡市22中学的王倩老师作为点评专家,首先告诉我们听课要注意听教师的目标,各个环节是如何一步一步照应目标并且去实现目标的。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一致性,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对应有教学评价。王老师强调学习目标一定要呈现,并且不能是汉语形式。正如杨晓钰教授所说,上课前我们要定位孩子们在哪儿,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要知道孩子们能到达哪里,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的作用。当然目标不能是虚的,一定知情意行相结合。

关于本节课,王老师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1.关注并用好Big Question. 大问题是天气如何影响人们?所以最终一定要指向大问题。

2. 1d的填词。尽管选择了4w1h,但我们讲课的时候不能仅仅核对答案,这一题正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所以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还要深挖。比如,Helen一开始为什么兴奋激动?可能是因为她很期待这次旅行,也可能她的心态很积极,提前做了旅游攻略,搜索的信息等等。为什么Helen觉得树像画一样美,但是Peter却没有发现呢?可能是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认知,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经历,读书程度的异同,环境的影响等等方面。Peter的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个人方面,因为到达了山顶,看到了阳光等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是他人的方面,姐姐Helen的鼓励,游客开心的谈话和大笑,情绪很高涨。

3. 问题的设置要分三个层面。进行问题链设计时要主义问题是由易到难,要有层级关系,螺旋上升。问题设置不能仅限于What层面,还要有Why和 How的层面。提问中心,段落,表格信息等都属于What层面。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属于Why面的问题。而帖文特征,不同的形容词表明态度等则属于How层面的问题。



4. 视频是否有必要?王老师强调不是必须的,如果用一定要与本科内容相关。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已知,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导入要创设情境,并且一定是真实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5. 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意识。分析本单元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已学过什么,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6. 学习新课标。每天规定看多少页,并且一定要结合课例。重点观看符合学习活动观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例。观看的过程中,慢慢消化,吸收,结合课例再回头看新课标。

最后王老师强调教师的成长包括三个方面: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成长。回想自己现在的状态,身边有专家引领,也有一群热情似火的学习搭子,缺少的就是自己的个人成长。所以还是要好好规划,自己先从哪方面成长。然后定准目标,就坚持做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60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90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33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05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