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分享87—好决策的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

首先,做不好决策会带来什么后果?从野生动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依靠本能来计算能量消耗、寻找食物、保持繁衍,避免因错误决策而惨死。对人类而言,虽然一般不会面临“惨死”的结局,但低质量的决策往往会在经济选择过程中带来惩罚——比如财富损失、机会错失、竞争力下降等。

这也让我意识到:不应对收入高的人抱有偏见。他们能获得社会回报,本质是在关键选择上做对了判断——可能是精准计算了行业趋势的“预期价值”,或是优先抓住了“必做之事”,本质是遵从了决策的底层规律。

作者通过清晰的决策流程图,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思维路径中是否存在偏离或缺乏综合的情况。

那么,如何真正做好决策?他提出关键在于运用三个基本工具:逻辑、理性和常识。

作者指出,人类主要有两种决策模式:一种基于证据和逻辑(来自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另一种则源于潜意识和情绪(更接近动物性的本能反应)。我们常常在不自觉中受到后者的主导,从而导致决策偏差。

人们在决策中常犯两个核心错误,结合案例能更清晰理解:

1. 忽视“预期价值”的计算:很多人知道决策要考虑概率,却没意识到“提升押对概率”能大幅增加预期价值。比如:

• 若某项目押对概率从49%(略低于一半)提升到75%(大概率成功),看似只提高26个百分点,但预期价值增益会翻倍——假设押对收益100元、押错损失100元,49%概率时预期价值为(100×49%)-(100×51%)=-2元,75%概率时则为(100×75%)-(100×25%)=50元,差距显著。

• 再比如“询问未挂牌房屋”:作者曾看中一栋非售房,虽他人都说房主不愿卖、自己也难贷到款,但“打电话询问”的成本几乎为0,押对(房主愿卖且借钱)的收益极高,最终真的达成交易——这就是理性计算“低风险高收益”后的正确决策。


2. 不善于按优先级排序:分不清“必做之事”与“想做之事”,常被无关细节或“可能性”干扰,而非聚焦“概率”和“重要性”。比如:

• 西马报名案例:全马中签概率比半马高,但“概率高”不代表“一定中”,“概率低”也不代表“不尝试”——更理性的排序是:先确定“是否想跑马拉松”(必做之事的核心),再根据自身耐力选择“全马/半马”,而非纠结“概率大小”;若本身没准备好全马,即使中签概率高,也该优先选半马,避免因能力不足弃赛。

• 日常决策案例:若计划“今年通过职业考试”(必做之事),就不该把“刷短视频、约饭”(想做之事)排在“每天3小时复习”前面;若下雨概率40%,带伞的“成本”(多拿一件物品)远低于淋雨的“损失”(感冒、影响行程),这时就该优先“带伞”,而非纠结“万一不下雨”的小概率。

切记:人类常被潜意识和情绪主导决策,但好决策的本质是用逻辑,理性以及常识对抗本能——计算预期价值、明确优先级,才能在长期中获得更优结果。

以下是书中内容。

把决策做好

利用决策逻辑来创造长期的最佳结果,本身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利用了概率学和统计学、博弈论等工具。尽管这些工具很多都能带来帮助,但有效决策的基本要素是相对简单和永恒的,事实上在不同程度上以基因的形式存在于人脑里。通过观察野生动物你会发现,它们本能地计算自身能量的预期价值,以将发现食物消耗的能量最小化。这方面做得好的动物繁衍成功,通过自然选择过程传递自身基因,做得不好的动物则会惨死。尽管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的人类通常不会惨死,但他们肯定也会遭到经济选择过程的惩罚。




5.5 综合分析现实、理解如何行动的最好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

注意不要依赖其他任何东西。不幸的是,心理学家进行的大量测试表明,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受到较低层次大脑的控制,这导致劣质决策,而他们还不自知。如卡尔·荣格所说:“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更重要的是,当多个群体合作时,决策应当基于证据、符合逻辑,否则决策程序将不可避免地被最强大而不是最明智的成员主宰,这不仅不公平而且质量较低。成功的组织都有组织文化,确保基于证据的决策是常规而非例外。

5.6 根据预期价值计算做决策

把每个决策都视为一个押注,押对有一个概率,有相应的奖励;押错有一个概率,有相应的惩罚。会赢的决策通常是具有正向预期价值的决策,也就是说,奖励乘以其发生概率的数值大于惩罚乘以其发生概率的数值,预期价值最高的决策是最好的决策。

比方说,押对的奖励是100美元,概率是60%,押错的惩罚也是100美元。100美元奖励乘以押对的概率60%,等于60美元;100美元惩罚乘以押错的概率40%,等于40美元。用奖励减去惩罚,差额就是预期价值,这个例子中的预期价值是正20美元。一旦理解了预期价值,你也会理解,押概率最大的情况不一定是最好的。例如,设想某件事的成功概率只有20%,而奖励的回报是1000美元,失败的损失只有其1/10,为100美元。这件事的预期价值是正120美元。所以,只要你对损失有承担能力,这也许就是个明智的决策,尽管你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你不断地计算这些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肯定将看到成功的结果。

尽管多数人并不明确地进行这些计算,但我们经常凭直觉这样做。例如,尽管功概率只有20%,而奖励的回报是1000美元,失败的损失只有其1/10,为100美元。这件事的预期价值是正120美元。所以,只要你对损失有承担能力,这也许就是个明智的决策,尽管你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你不断地计算这些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肯定将看到成功的结果。

尽管多数人并不明确地进行这些计算,但我们经常凭直觉这样做。例如,尽管下雨的概率只有40%,但你依然决定带伞去商店;尽管你几乎肯定自己知道路,但你依然要查看手机来确认方向。这些时候你都是在计算预期价值。

有时即使你押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押错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押对的概率虽然很小,奖励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试一下仍然是明智的。就像俗话说的:“多问问总没坏处。”

这个原则给我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多年前我刚刚成家时,我看到了一栋各方面都很完美的房子。问题是这栋房子并不挂牌出售,我问的每个人都告诉我,房主没有出售的意愿。更不利的是,我还很确信我将难以申请到足够的抵押贷款。但我觉得,给房主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看看我们能否达成某种交易,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事实证明他不仅愿意出售,还愿意借给我一笔钱!

同样的原则适用于押错的惩罚极大的情况。例如,尽管你患上癌症的概率很低,但当出现某种征兆时,你去检查确认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为了帮你把预期价值计算做好,谨记:

a.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我经常看到人们在押对概率高于50%时做决定,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假如进一步提高押对概率,他们将多获得多少(你几乎总是可以通过获取更多信息来提高押对概率)。与把押对概率从49%(错的可能性略高)提高到51%(对的可能性只是略高一点)相比,把押对概率从51%提高到85%(提高34个百分点)所产生的预期价值增益是前者的17倍。把概率视为你犯错可能性的标尺。把押对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意味着,你1/3的押注都将从损失变成收益。所以即使在你很有信心的情况下,对你的思维进行压力测试也是有好处的。

b.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去押注,和知道什么注值得押同样重要。只在你最有信心会获得回报的时候押注,你的记录才会得到显著改善。

c.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看看有些人,发现一点问题就反对某件事,而不合理权衡所有的优缺点。这样的人通常不善于决策。

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有的决定最好在获得更多信息后做出,有的决定最好立即做出。就像你在综合分析问题时总要区分大小因素一样,你也总是要比较搜集更多信息带来的边际收益和暂时不做决定造成的边际成本。善于合理排序的人理解以下几点:

a.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区分你的“必做之事”和“想做之事”,不要错误地把任何“想做之事”排到最前面。

b.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我经常听到人们说:“现在做点这个或那个不好吗?”这时他们很可能要分心了,不能集中在重要得多、需要做好的事情上。

c.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万事皆有可能,重要的是概率。你必须考虑每个因素的发生概率,然后进行排序。能够准确区分概率和可能性的人通常善于“务实思考”,他们是“哲学家”类型的反面,而“哲学家”类型的人倾向于在各种可能性的迷雾中迷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