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我向往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文化胜迹,那里的民俗风情,那里的休闲氛围,那里的风味小吃,……那里还有我的亲戚。
成都我去过四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它既有省会城市的繁华大气,又有民居里巷的特有格调。
成都也叫“蓉城”(因为此地盛产芙蓉花得名),也叫“锦城”,(因为古时此地多住管理织锦的官员得名。)当年杜甫避乱成都,写下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的句子。自从汉代文翁治蜀,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四川文化。(能百度来的我就不说了)
古老厚重而又具青春活力,这就是成都的特点。
这些年成都也在飞快发展,城市格局不断变化,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天府新区高端大气,老城的古迹保护良好。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安逸。
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前面,他老人家的塑像依然挥着大手屹立在那里,在关注着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
每次到成都,我都要去寻一寻“丞相祠堂”(武侯祠),拜谒治蜀有功的诸葛亮,在廊堂庙宇下,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尽遗憾;要去看看“万里桥西一草堂”(杜甫草堂),在通幽曲径里,瞻仰忧国忧民的杜子美,体味“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愽大胸怀。他们都是我由衷敬佩的古人。
然后,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逛逛“锦里”、“宽窄巷子”,体会成都民居建筑特色,尝尝正宗的四川小吃。
一说起四川小吃,无论谁都会馋涎欲滴的。“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自不必说,就是在街头找一饭馆,尝尝各种味道的面条也是不赖。而且我见到人家可以一两一两的要,能吃几两,就可以尝几种口味。只听伙计抑扬顿挫地操着四川话喊着:“幺麻(一两麻辣面)一个,幺怪(一两怪味面)一个……”,煞是热闹。当然还有“铺盖面”、“担担面”、(担担面要读成担担儿面)“鸡丝面”等等。
火锅涮是成都人离不开的念想,上瘾。涮各种食材,辣得过瘾,麻的回味,热气腾腾,大汗淋漓。
涮的蔬菜里面有一种叫“鱼腥草”(当地叫“折耳根”),成都人偏爱吃,可我实在是享受不了那个味道,吃进嘴里,一股说不出来的腥味儿直接上了脑门儿,晕。一次凤川姑姑让我吃,我一大口进嘴,顿时感觉不会呼吸了,又不好意思吐出去,只能憋着气整咽进去了。凤川姑姑见我吃完,紧接着又给我夹了一筷子,我差点儿哭了。
这次去成都,我又壮着“冒死吃河豚”的胆子豁出去吃了一小口,还是吃不惯,感觉生吃了一条泥鳅。
成都的有些饭馆,米饭是免费的,旁边放一个木桶,吃完就随便添。现在虽然好多饭馆收费了,但一般是一位两块钱,然后管撑了吃。
列举一下我吃过的成都风味哈:除了以上说的,还有夫妻肺片、串串香、毛血旺、酸菜鱼、川北凉粉、麻婆豆腐、棒棒鸡、石磨豆花、巫山烤鱼、冒菜、纸包鱼……
不行,不举了,饿得我又去翻冰箱了。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成都百姓的休闲节奏。路边常能看见茶摊儿,几张桌子,几把藤椅,舒服地坐下来,要一杯热茶看一会报纸,不时有人走过来:“老板,擦皮鞋吗?”“老板,掏耳朵吗?”一杯茶可以喝成白水,因为开水是无限提供的,只要你喝得下。
走进胡同,就听见耳边有如下雨的声音:“哗啦哗啦……”不绝于耳。原来是洗麻将牌的声音。成都人爱打麻将是出了名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玩儿。有的地方,接连几条街的店铺、茶馆全是打麻将的人,场面壮观。我早已不打麻将了,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凑过去观战,替人家着急。
冬天,成都不是很冷,能看见几个老人露天搓麻,每个人脚底下放一小蜂窝煤炉,玩得有滋有味。(他们也不怕被煤气熏着?)旁边,几个老人一张报纸铺开,就着一堆花生喝着酒,摆着龙门阵。
成都人的性格,豪气、爽直,带着“麻辣”味儿。想要了解成都人,除了跟他们接触外,还可以看看林文询写的《成都人》这本书。
成都出才子啊。川文化一直透着那么深厚、机智、幽默。
成都的物价不是很高,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在成都过得比较惬意。
我总结过一句话:成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乐园,行者的驿站,吃货的福地。
来成都,除了市内的几处外,必须去周边旅游景点去玩。成都周边玩儿的地方太多了。
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眉山“三苏祠”、九寨沟黄龙景区、天台山、黄龙溪古镇等等。
无一处不值得去。这些景点早就闻名天下,年年游客如织。这里不能一一介绍了,能累死我。
有空一定要到成都周边那些个小镇做深度游。
这就是成都,一座古老、现代、美丽、休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