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听评课 4.22

下学期一人一次的公开课我在今天开讲了。从最初的构思到成型,再到先生精心为我的内容配图,前后几天时间。其间我也想过提前备好过渡语等的衔接,后来想想,一切都是发展的,况且学生也不是木偶,实在没必要按照话术去进行。

顺其自然便是最好。

还好,一切按我的预设进展顺利。最后还留了二、三分钟时间进行检测。真好!

出乎意料的是,教务处的姣主任竟编辑了六百多字的评课发到了单位大群里,也是我印象中极其少有的在大群里表扬老师的课堂。尽管点赞人数不足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但我很是坦然。

珍惜为我鼓掌的,带着这份鼓励继续踏踏实实地走在路上,至于其他,一切随缘。

当然,也让我再次坚信自己的独一无二。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很棒的呢,亲爱的!

附记姣主任的评课,珍藏~~

八年级语文组**老师执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以创新设计和语文素养为双翼,打造了一堂兼具文学深度与课堂活力的示范课。整堂课呈现出三大亮点:

其一,情境创设匠心独运。教师突破传统诗歌教学模式,以"今日说法,侦破奇案"为线索贯穿全课,通过"读案—析案—断案"三阶活动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化身"小侦探",在"案发环境勘验"中理清诗歌层次,概述文段内容;在"嫌疑人比对"中让学生从表层的直指“群童”上升到主谋是“社会动乱”;在"终极判决"中剖析人物形象,领悟诗人情怀。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实现了文学鉴赏与思辨能力的双重培养。

其二,激励语言温暖有力。教师全程运用"举手的都是高手""课堂是大家的"等鼓励性话语,营造出安全包容的课堂生态。特别是对"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杜甫"层层递进的追问,既保持了教学节奏的紧凑感,又以"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这个视角很独特"等即时反馈,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思维被尊重的愉悦。这种语言艺术有效消解了古诗赏析的畏难情绪,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磁场。

其三,教学资源精益求精。幻灯片的整体风格古色古香,茅屋的插画与板书设计相映成趣,既精准还原"三重茅"的意象特征,又通过板书杜甫精神呈现诗歌情感内核,展示教学重点。多媒体素材与粉笔板书形成虚实互补,既保留了传统课堂的温度,又彰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美感,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堂课让学生在语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诗圣精神,让经典文化的传承更具纵深感,展现了**老师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课如其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一堂有文化浸染的好课。

2025.4.22  18: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