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确一下,我们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梳理出一套标准的产品设计流程,我们不是照搬教科书,但也不能凭空想象。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从PC互联网时代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扬光大,入职门槛变低,跨行、跨专业的人才涌入,好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事实上,无论是“产品经理”最初的概念起源——消费、零售领域,还是当下的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都应当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职位。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的。伴随近两年互联网行业预冷,泡沫挤出,产品经理们的新晋和发展都受到了挑战。不过这也是件好事,让实物回归本源,让商业回归本质,也让产品经理回归到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职位上来。
【关注公众号「经营者日记」】
回顾之前介绍的内容,我们已经通过用户研究获取了关于潜在目标用户想法、行为、环境的大量一手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了未来产品的人物模型集合,也从中选定了主要和次要人物模型,作为我们产品主要的服务对象。
接下来, 我们要根据选定的模型,去分析场景和提炼需求了。
产品经理都知道产品工作的“三板斧”——用户、场景和需求。但是大家想想自己在设计产品或改进功能的时候,三个要素都分析透彻了吗。是不是用户很快就定了,场景用脑袋想一下也出来了,然后直接列需求了。上下不出半天,就已经上手开始画图了。那这样的需求你要如何保证是真实需求呢?你要如何评估呢?而我们现在写到第9篇了,也才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所以我为什么想说产品经理应当是具备门槛和高附加值的,不是“人人”都能上的。
那这一章就主要聊聊“场景”。
交互设计的本质是,设计出一套界面,能够让用户顺利地,在某种环境下实现他的目标。这个环境就是“场景”。为什么要分析场景呢?因为目标一致,场景不同时,用户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想吃饭,在家的场景中就是打开冰箱进厨房,在商场的场景下就是下馆子,不同的场景直接决定了用户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我们知道了用户目标,还要分析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和次要使用场景,并配置相应的功能。
滴滴就是一个好例子,同样从A地到B地,如果距离短,我可能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如果我想要又快又便宜,可能拼车或快车出行。如果我比较不差钱,在乎舒适与车况,我可能选择优享。因此滴滴提供给了多种场景下的出行方案。
那怎么去设定场景呢?怎么让场景能丰富且自洽呢?这就需要你具备“讲故事”的技能。
“讲故事”很重要,在多个场合中它都被强调过。比如我们在写论文时就会被提醒你的整个研究过程就像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你的好奇心开始。你要向别人讲述你想通过研究过程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是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其他人解决了吗?你又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动手之前你的假设是什么?实验可靠吗?数据可靠吗?结论是什么?验证了你的假设还是推翻了你的假设?你认为你的研究做出了什么贡献?...
在找投资人融资时,你也要会“讲故事”。你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你有什么资源?你缺少什么资源?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赚钱?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风险评估了吗?你做这件事会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故事就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复杂关系的载体,也是传达这种关系的有效方式。故事中包含了许多“为什么”,也包含了许多细节。为什么故事有效,因为在你解决了各种“为什么”之后,一切都变得很有道理且逻辑自洽。这就是“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回过头来,为什么要去设定场景呢?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故事”,关于用户的“故事”。用户在这个场景下的目标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他还有其他的手段吗?他对现在的手段满意吗?实现了目标之后呢?... 这就是场景的意义。用户只有在一个现实、合理的场景中,行为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参考的价值,我们才能依据这样的行为去设计对应的功能!
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根据之前我们设定的主要和次要人物模型,去勾勒每个用户的使用场景吧。一种人物模型可能有多个主要使用场景,你都要一一分析清楚。场景分析完之后,就到了正式拆解需求了。
见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