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大荒西经”(1)

记录:大荒西方依次经过的有:不周山、寒署水、湿山、幕山、禹攻共工国山,淑士国、女娲之肠、石夷、狂鸟、长山、白氏国、长胫国、西周国、赤国妻氏、双山,方山、先民国、北狄国,芒山、桂山、榣山,五采鸟、丰沮玉门山、灵山与十巫、王母山,壑山、海山、沃国、沃野,三青鸟、轩辕台、龙山、三泽水,女丑尸、女子国、桃山、虻山、桂山、于土山,丈夫国、弇州国、轩辕国、弇兹,日月山、天虞、玄丹山、孟翼攻颛顼池、鏖鏊钜山、屏蓬,巫山、壑山、金门山、黄姖尸、比翼鸟、天狗,昆仑丘、常阳山、寒荒国、寿麻国、夏耕尸、吴回、盖山国、一臂民,大荒山和大荒野、夏后开、互人国、鱼妇,大巫山、金山、偏句、常羊山。

原文: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译文:在西北方的海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一座断开的山,叫不周山(共工撞断不周山),有两只黄色的兽在那里镇守。有一股水泉半寒半热,人们称之为寒暑水,在它的西边有一座湿山,东边有一座幕山。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山(禹杀相柳于此)。

有一个淑士国,是颛顼的后代建立的。

在一片长了很多栗树的原野上,有一条蜿蜒的路,由女娲的肠子变化成的十个神人,就住在路中,几乎横断了道路。

有一个神人名叫石夷,他居住在大荒的西北角,掌管着太阳和月亮的起落及运行时间的长短,从西方吹出的风叫夷,吹来的风叫韦。

有一种五彩鸟,头上长着美丽的鸟冠,人们把它叫做狂鸟。

在一片浩大的水泽中,有一座长山,这里有个国家,叫白氏国。

原文: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西有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译文:西北方的海外,在赤水的东面,有一个长胫国。

西边有个周国,国人以姬为姓,以谷物为食。有一个叫叔均的人正在耕地。俊帝生了后稷,后稷降生后开始种植各种各样的谷物。后稷的弟弟台玺生下了叔均,后来就由叔均代替他的父亲和后稷播种百谷,并开始用牛耕地。有一个赤国妻氏。还有一座叫双山的地方。

在西海以外,大荒之中有一个叫方山的地方,山上生长了一种青树,名叫柜格松,这里是太阳和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西北方的海外,在赤水的西边,有一个先民国,国人都以谷物为食,擅于役使四种野兽。

有一个北狄国,始均是黄帝的一个孙子,他出生在这里。

原文: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译文:有芒山、桂山和榣山。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祝融生了太子长琴,他居住在榣山上,进行音乐创作,从此有了乐歌风词在世间流传。

有三只五彩鸟:名叫凰鸟、鸾鸟和凤鸟。

有一种象虫子一样的小兽,它的外形似兔子,胸部以下都是青色的,好似猿猴一样,并与周围的草地融为一体,不易被其他的野兽发现。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丰沮玉门山,这里是太阳和月亮落下的地方。

有一座灵山,这里生长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有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个巫师,他们从此上下,或采药,或传递天帝的旨意。


图片来自网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