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忆里每年清明前后的都是这个样子,不是阴雨菲菲,就是大风卷着漫天的黄沙,尘土飞扬,空气里弥漫的也是对亲人思念的气息。
奶奶留给我的印象是吃苦耐劳,心胸开阔,不拘小节,有魄力,还有永远挂在脸上的慈祥的笑。
奶奶有四子三女,在那个年代要养大七个孩子,有多累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是解决吃的问题,要吃饭必须先磨面。村里有一个磨盘,拿着玉米磨好够吃一天的面粉,然后回家做早饭,如此这样,周而复始。
衣服都是自己做,要先纺线,再织成布,染上需要的颜色,最后才能做成衣服。做衣服也挺麻烦,要一针一线的缝,所以都是小的穿大的剩下的衣服。
奶奶不识字,却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性,在吃不饱饭的年代为了让孩子们都有书读,不分昼夜的纺线织布,留下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拿到集市上卖掉,用来支付学习的费用。后来听父亲讲,奶奶有一次为了给上学的伯伯凑学费,就把身上穿的外套卖了。
大字不识的奶奶意识多么超前,知道对知识投资有多重要。伯伯也很争气,没有让奶奶失望,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奶奶常说一句话,“没有屈死的鬼”,意思就是不管是福是祸都是必然,遇事不要耿耿于怀,必须坦然接受。奶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心态好,所以奶奶很长寿,活到九十多岁。
在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奶奶没有因为我是女孩不高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感受到的是无私的爱。
后来两个叔叔屋里又添了几个弟弟妹妹,奶奶还是最疼我,有什么好吃都是把我叫到一边,偷偷的拿给我。有时候晚上睡着了,天亮一睁眼,枕头旁边也许就有一个大苹果。
就这样在奶奶的呵护和疼爱里慢慢长大。
在结婚后回娘家的第一个春节,奶奶特意给我留了大年初一的饺子,说叫:“见面饺子”,我当时不明白,还问,见面饺子啥意思?,奶奶笑着说“就是等我走的时候,咱娘俩能见最后一面。我就说:“这么好的奶奶,不会走的,你会活到两百岁”。奶奶听了笑着说:“活到两百岁不成老妖精了”。
吃苦受累一辈子的奶奶后来苦尽甘来,生活安定,衣食无优,奶奶很满足。常常说:我有福啊!活了这么大岁数,赶上了现在的好时候,不缺吃,不缺穿,这样的生活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
回家有时候给她点零花钱,每次都不要,奶奶说“你不用给我钱,我啥都不缺,你伯伯和叔叔他们都挺孝顺的,别担心我,有时间常回来看看就行了。
老人家对物质没有太多的需求,只要吃饱穿暖就满足。有时候就问自己,真的这么忙吗?奶奶只是希望我常回来陪她说说话,聊聊天,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没做到,到现在,心里一直在内疚。
奶奶走了,就像平时睡觉一样,没有一点痛苦。感觉奶奶应该是去了天堂,很安详,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笑。
还有几天就清明了,该去看看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