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原作已失传,现存的为宋人摹本。全画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次完整的夜宴场面,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只是一幅室内场景画,虽称不上气势宏伟壮观,但画面中每个人物都惟妙惟肖,尤其把主人公韩熙载终日无所事事,只知吃喝玩乐,过着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刻画的入木三分,实在令人称叹!一幅名画在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完美结合下诞生了。全画分为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个部分,每个部分以屏风相隔,使得五个独立的画面又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画家在处理画面时表现出的独到之处。
那么画家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涉及到他人隐私的画呢?难道画家天生就有偷窥的癖好?哦!对不起,那好像是西方一些画家的“专利”,对于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时代,画家是不会堂而皇之把涉及他人隐私的画面拿出来供文人雅士把玩的。学过美术史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所学过的中国历史上的名画,有哪些画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有朋友也许会说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不是描绘一大家子外出春游的场景?不错,这是描绘一家子的事,但这在广阔的大自然,所有的情节并不涉及到隐私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幅画呢?还成功入选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这还要从画中主人公韩熙载说起。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这份档案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容易搞到手,关于他的简历网上也多的是,在此就不再赘述。总之,他是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在当时北方还是小有影响力。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家族受到牵连,他逃离那个是非之地,投入到南唐的怀抱。对于初来乍到的韩熙载,南唐首任元首李昪也是给足了他的面子,官位一升再升。中主时期,李璟更是对他倍爱有加。后主时期,李煜也很赏识他的才华,最后官至中书伺郎(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坐到这个官位很了不起了。好景不长,后主李煜这人心胸狭隘,有些小肚鸡肠,对于位极人臣的大官都不放心,尤其是那些北方来的人士,但是作为一国的领导人还是需要彰显风度,不好在公开场合直接和大臣撕破脸。于是,李煜就派出精干力量对北方来的重臣格外“关照”,看看这些人是否存有异心。古时候对异己分子搞监视不像现在装个窃听器、安个针孔摄像头这么容易,他们总不能穿越时空来到CIA借一套监控设备吧,所有的一切都要监视人员凭着顽强的毅力去完成,没有针孔摄像机也没关系,可以派一些会画画的人去啊,把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为了公平公正不公开地起见,会派出几个人一起去监视,把各自看到的情况画出来,上交领导研判,这绝对是公平公正,防止一些人在监视过程中不以事实为依据。
最后,我来说说这幅画的作者顾闳中。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看了这样的介绍就知道他绝对是根正苗红,这就为他日后从事“间谍活动”铺平了道路。为了有效监控韩熙载,李煜从翰林院中选拔了一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画家加入到特工行列,著名的人物画家顾闳中、周文矩、高太冲就这样干起了兼职特工,他们仨组队一起潜入韩府进行秘密监视,而韩熙载似乎已经知道了后主对他心存芥蒂,当一身抱负无法实现时,他就“破罐子破摔”,终日饮酒作乐,一副典型的腐化堕落分子形象。特工们把看到的情况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画出来。当最高领袖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时,心里很是满意!这个满意是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赞叹顾闳中的画技确实太牛了!另一方面自然是放心韩熙载不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
最终流传下来的只有顾闳中的作品,周文矩、高太冲的“监视”作品不得其踪。一幅涉及个人隐私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幅传世名画的经常局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