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imalaya.com/29429534/sound/56325037
欢迎戳蓝色链接收听晓安的温情朗读
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时刻:翻遍了电话本,却不知道该打给谁,就那么坐着,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钟头。觉得难过,却懒得说。觉得说了也白说,没人能理解这种感受。
也可能会遇到这种时刻:朋友万分难过,你却无能无力。说点好听的安慰他,他充耳不闻;说点难听的刺激他,他麻木不仁;一声断喝给他一个耳光,令他醍醐灌顶?他迷迷怔怔地瞪着眼睛无辜地看着你。于是,你陷入深深的深深的抓狂之中……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有一天回家很晚,妈妈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去安慰了隔壁家刚刚失去老奶奶的老爷爷。妈妈很惊讶,觉得老爷爷的痛苦太沉重,即使是一个大人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就问他,你是怎么安慰老爷爷的?小男孩说:“我骑车路过老爷爷家,看见老爷爷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哭,我于是把车子放在一边,爬上他的膝盖,跟他一起哭”。
这个小男孩是个天生的喵星人。他做的,是特别天然的“共情”: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划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大胡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不能忍受挫折,没有任何顾忌,想要什么立刻就要得到,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超我”就像个严厉的家长一样,总是要管着“本我”,与“本我”对着干,它追求完美,有一大堆这样那样的道理,这样那样的价值观,我们每每感受情绪的时候——比如因为失恋而难过,因为挫败而消沉,因为压力而焦虑,因为恐惧而逃避等等,“超我”便跳出来振振有词: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那样做是没出息的,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该怎么怎么样。于是我们的罪恶感油然而生,给自己或者别人加了一条罪名——你不该颓废这么久,你要赶快好起来,必须地!
每当“本我”与“超我”掐起来的时候,人就会由于内心冲突而拧巴,由于拧巴而痛苦。这时候就需要“自我”跑出来协调,如果“自我”这个工作完成得好,人的心里就舒服了,痛快了。
要想平息内心拔河一样的战争,“自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没有真正地接纳和认可过自己。回到我们的主题,当我们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帮助自己达到内心的和谐时,可能就需要外力的帮助。而喵星人朋友,无疑是个好人选。
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因为失恋而难过,找朋友倾诉。
如果朋友说:算了,别难受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那么,他不是喵星人。
如果朋友说: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大不了重打锣鼓重开张,哥们儿再给你介绍一个……那么,他也不是喵星人。
如果朋友说:瞧你这点出息,谁还没失过恋啊……他更不是喵星人。
我们特别愿意给朋友打鸡血,真心地希望他们从难受的状态中尽快解脱出来,其实这就像大禹的爸爸鲧一样,用“水来土挡”的方法去治水,注定是要失败的。当朋友的情绪需要宣泄的时候,“打鸡血”式的开导,等于把你的意见强加于他,反而把他的情绪堵得更憋屈。每个人都希望当自己脆弱无助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小男孩”,不评判不期望地陪在身边。比起盲目的乐观鼓励,我们更需要身边的人来认可我们的情绪,承认我们的处境,关注我们的内心苦痛。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难过吧,想哭就哭吧”,这就是“共情”。人类最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
著名的心理学家岳晓东在《登天的感觉》一书的自序这样写:年轻的时候我想,理解一个人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做咨询越久,越发现,一个人去理解另外一个人,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事情。就好像登天的感觉。
所以说,共情并不等于同情,若你真的希望对方好起来,请你帮助他来表达他真实的感受。同情传达的是:“我理解当……时,你会有多难过。”而共情传达的是:“我通过你目前的感受而理解你。”当然不是说非要与对方一起哭,如果我们能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放下内心的评判,好好地陪伴他,不再给他任何压力——包括很快好起来的压力,就足以让对方感觉温暖,而找到自己的力量了。很多时候,人们内心深处那个叫“超我”的小人儿已经足够聒噪了,不需要我们再废话。
这,就是喵星人最常做的,也是人们喜欢他们,愿意对他们倾吐心声的重要原因。从专业的角度说,共情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但是很多人更喜欢关于共情的另外一种描述:从他的眼睛里面,去看他的世界。
说起来好像云山雾罩,做起来其实也容易,只要能管住自己心里蠢蠢欲动的声音,不急于发表意见,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其当下的困境,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好好地倾听对方的倾诉,感受对方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馈。如此,就OK了。
最后用两句话来总结喵星人的共情治愈大法:一、用好耳朵管好嘴;二、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