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重庆市开县黄陵村的田学明喜得爱女,取名田莹莹。他当即决定减少外出打工的时间,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替妻子分担带娃的琐事。
五年后,田家又实现了“儿女双全”。妻子为他诞下一子,取名田秦远。
1996年,田学明深思熟虑后,和妻子商量,自己有着一手的好手艺,即便不出去打工,留在村里也有活干,生活能维持下去。
于是,夫妻俩花了4万元积蓄,在村里盖起“爱的小巢”,当时,这栋白色的三层小楼是村里最豪华的房屋。
一家四口搬进新居,和和美美地过起小日子。有贤妻在侧,儿女相伴,田学明过得幸福又充实。
可这样的日子才过了一年,厄运就无情打破了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
1997年夏天,酷热难当。大女儿田莹莹从学校回到家中,见父亲正在招待客人,便主动提出去镇上帮忙买菜,想替家里分分忧。
半小时后,她回到家中,放下肉菜,摇摇晃晃地走向卧室。
田学明察觉出女儿有些异样,叫住她问道:“莹莹,你怎么样?没事吧?”
花季少女转过头来,竟面色煞白,满头大汗,却懂事地笑着说:“爸,我没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见这头家里还有人在做客,田学明也没有多问,便去厨房忙碌了。
一个多小时后,招呼完客人的田学明到女儿卧室门口敲门,无人响应,推门一看,卧室空无一人。
“田大哥!快来!你女儿昏倒了!”
屋外响起邻居的声音,田学明急忙跑出家门,只见田莹莹昏死在院坝中间。
“不好,看着像是中暑了!”他立马把女儿抱回屋中阴凉处,急忙联系了村医。
医生赶来时,田莹莹已经没了气息。
田学明万分懊恼,当时明明就看出了女儿的不对劲,要是把手里的事放一放,多问女儿几句,先照顾一下她,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丧女之痛令田学明久久不能释怀,他时常走进女儿的房间,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做,对着女儿的照片发愣。
妻子虽然悲痛,却也希望一家人能尽快走出阴影,每次等着他从女儿房间里出来,便轻声劝慰他:“莹莹不在了,日子总是要过的,你别忘了,咱们还有儿子,我们这样消沉下去,儿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他。”
于是,田学明把注意力转向儿子,把对女儿的那份疼爱也转移到儿子身上,愧疚没有消失,只是藏在了心里。
他深知,儿子现在是他和妻子唯一的精神支柱了。
2005年,田秦远顺利考上大学。
面对昂贵的学费,田学明并没有觉得沉重,反而十分高兴:“只要儿子愿意读书,无论多少钱我都供他!”
那头,儿子远赴异地求学,这头,田学明和妻子在家乡打工,努力赚取孩子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
小家在他们年复一年的共同经营中,伤痛逐渐被埋藏,回归平淡幸福。
可厄运之手再度伸向了田家。
2006年3月,一个长途电话打到田学明家里。
“爸,是我,秦远。我……连续发烧一个月了……我想家了……你和妈有空的话,来接我吧?”
2006年4月1日,田学明和妻子把儿子接回家。当时,夫妻俩并未意识到儿子的病情有多严重,只以为是感冒发热反复,去医院开些药就好了。
他们筹了些钱,把田秦远带到重庆主城的医院看诊,接过医生递来的病历本时,夫妻都傻眼了——儿子得的是白血病!晚期!
住院两个月后,妻子带着哭腔告诉田学明:“医生不让治了,没用了……他们劝我们把孩子带回去……”
那段时间,田秦远瘦弱苍白得就像一张随时能被风吹走的纸,只能奄奄一息地躺着,或在父母的帮助下靠在床头,打开窗透一口气。
田学明夫妻俩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不敢离开,更不敢睡觉,生怕一走就跟儿子再也说不上话了。
最后的12天里,他们仿佛用尽了一辈子的精力去陪伴和守护田秦远。
2006年7月7日,田秦远去世了,享年18岁。
9年,接连失去两个骨肉,新伤旧痛一齐向田学明袭来,他无力面对现实,精神彻底崩溃了。
煎熬数天后,田学明终于开口对妻子说了第一句话:“别埋了,咱们把孩子留在身边吧。”
妻子的眼泪又无声地落了下来,只答了一个字:“好。”
两人沉默地将冰柜里的冻货杂物收捡出来,又默契地给儿子梳洗干净,穿戴整齐,最后,把他放入冰柜中。
这一次,他们彻底失去了精神支柱,一个家垮了,他们的心智也垮了。
思念之情犹如跗骨之蛆,每当田学明想念儿子,总会和妻子互相搀扶着,久久地站在冰柜旁,目光涣散,不知饥饿,也不知困倦。
田学明和妻子小心翼翼地对身边的人隐瞒着田秦远去世的消息。
可一个人的精气神骗不了人,很快,亲友就发现田秦远去世的事。
他们无数次想把这两夫妻从悲痛中拉回来,无数次的开解劝慰,甚至企图将他们“骂醒”。
“你们把遗体放在家里像个什么样子!不把他下葬,他始终得不到安息!你们舍得他死了还继续受苦吗?”
可田学明却呆滞地说:“莹莹我再也看不到了,现在儿子可以留在身边陪我,他呆在这里,就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难道不好吗?”
亲友听完这话,无不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便不再劝解,也不再去他们家了。
事件被报道时是2012年。
当时,田学明已将儿子用冰柜保存了6年。冰柜的盖子被反复打开又合上,已经严重损坏,必须用砖头压着才能盖实。
如今又过去了10年,如果田学明还保存着那副“冰棺”,那么,田秦远也被封存长达16年之久了。
活着的人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可以永远存在于心里,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各种介质的辅助永远留在记忆之中,但当这种珍贵的感情变成一种强行挽留的“形式”,事情就变得诡异可怖了。
晓音没有查到事件的后续,但还是希望十几年过去了,田家人已经走出阴霾,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