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一直觉得什么年龄读什么书是相当有讲究的。汪曾祺的《万事有心 人间有味》适合不怎么老、还保持着一点童心,同时还经历了人生一些事的人去慢慢品味。作者的恬淡大气、母爱缺失以及大风大浪过后若隐若现的伤痛、童心未泯、对生活的极度热爱,都在流淌的文字中影响着读者。我时而叹息为之伤感,时而为他的幽默忍俊不禁。
这本书中最觉有趣的文章之一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相信好多人都读过,我在N年前读过,却依然历历在目。汪曾祺从小就没有母亲,他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母爱。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爸爸。爱是长情陪伴!父亲带他们疯玩(现在又有多少父亲能放下手机全心陪伴孩子呢),夸大孩子的优点,忽略孩子的缺点(原文: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另外,他对孩子的宽容让现代的家长觉得不可思议。汪曾祺17岁初恋写情书,他在旁边瞎出主意;他喝酒,给自己倒一杯,给儿子也倒一杯;他吸烟,一次抽出两根,一根给自己,一根给儿子,还要先将儿子的烟点上火。这不是兄弟之情是什么?
没有母亲,父亲又如此宽容。汪曾祺不仅没有学坏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父亲是画家却从来不教他画,但是他喜欢儿子在旁边看他画画,还送儿子师从别人练字。
孩子成不成才,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家庭氛围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营养。做父母的想要孩子成才成人,先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先让自己成才成人,爱家爱生活,营造一个幸福温暖有爱的家,让孩子有模仿的榜样和前进的指航灯,建立父母与孩子的前行共同体,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