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该有的态度

    十几年来,听了许许多多的课。每年每学期,老师还是那些老师, 作为例行工作,课还是要听的。

    对于本地区老师这些“自家”的课,已经很熟悉了,很多老师上课的样子已经印在了脑子里,不到课堂似乎也可以推测他怎么上。

    而且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同一小范围的教师课上的也都大同小异。课堂上呈现出的状态也相差无几,无波也无澜。一直期盼的个性化教学被日益“平均”的大氛围淹没不见。观课者的注意力也日益集中到对知识的探究上,因为除此,师生在课中的行为已在小范围内“大众化”,对于“大众化”的行为总是习惯性的喜欢给予默认,尽管其中的问题很多。

      而对于出外学习听课就不一样了,会竖起耳朵,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尤其愿意去感知他们对待教学的态度。

    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氛围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去审视另一群和自己做相同工作的人,看他们的所做,揣摩他们的所想,总是在不自觉地进行一些对比。

    就像远古时在空旷的草地上奔跑了很久,突然看到另一群和自己样子一样的同类,看他们如何吃草,如何喝水,如何捕猎,拍拍他们的后背,闻闻他们的气息,感知他们喝水的样子和自己一样吗,喜欢吃的草一样吗?

    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焦躁的样子,对不善于学习的孩子横眉冷对,问题答错了,冷漠的一句坐下。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看似无风无雨,但充满了语言暴力与胁迫,学生随时可以像猴子一样被提溜起来出丑,并美其名曰为你们好,爱之深,恨之切吧。

    上次有幸去北京第十九中听了十几节课,我们看到的他们这个小范围呈现出的标签是:从容与平和。

    十几节课听下来,没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些许的不耐烦,十九中也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为ABC快慢班。外来老师观摩的课一般都安排成绩好的班,孩子活跃接受能力强,给老师“争气”。但他们似乎没考虑这些,安排的班各个层次的都有,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差的一个C班,全班有二十几个人吧,只有坐最前排的一位女生,能和老师偶尔接应几句,其他同学看上去是听不懂,但也“不吵不闹”,各行其事。而老师呢,是一位好有耐心的男老师,他设计的教学也是最基本的内容,面对这样的接受者,竟然也没看到老师一丝的不耐烦,好佩服啊!并且课后领导特意和我们提起的也是最差的这个C班,问我们对这个班感受怎样。很显然,老师从容,学生自由。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发生在完全自由的思想里。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在这一点上应是平等的。

    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展示学生 真实的模样,而我们也是在最差的班里,看到了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老师。每天给这样的班上课,不急不躁,从容淡定,老师他是修炼了几世啊。

    确实,孩子们生来是不一样的,而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们是可以选择的。好的选择既是为了孩子,何尝不是为了我们老师自己呢!

  学习可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去除教学中的“颐指气使”、“歇斯底里”等等坏情绪吧,请相信: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我遇到这么两类人。 第一种,自以为什么都懂,其实仅仅知其皮毛,甚至还没有皮毛。就好比有些人认...
    天空拒绝了飞鸟阅读 177评论 0 0
  • 一个夏天的傍晚,就这样突然看到落下的太阳藏在城市的背后。挡住了一颗球,但光却无法遮拦,反而泛出了梦幻的色彩。远方的...
    容一遇阅读 232评论 0 0
  • 你还在装什么 装你大爷 我是不是应该说一句 抱歉先生这里禁止吸烟 please 离我原点 已成崩溃式的雾霾正在上演...
    徐秀美阅读 2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