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么?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世间所谓的成功和失败,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会梦到狮子的男孩,始终相信老渔夫会满载而归。即使老渔夫衣衫褴褛,只带回了被鲨鱼啃噬后所剩下的大马哈鱼鱼骨,围观的众人带着失望神情悻然散去。而在他眼里,这鱼骨仍然耀眼,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硬汉是海明威一生经历的重要标签,也是其作品塑造的重要人物形象,散发着不肯轻易屈服的光辉人性魅力。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命不够硬,那就活得硬气一点。

以前在参加一场农村葬礼时,和一风水先生闲聊。我好奇地向他请教,假如已经提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不济,那这个人是不是就没必要努力了?

他说:“每个人的命运确实各有定数,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就已经确定好了。”

“拿一个板凳来举例,假如一个板凳悬挂在房梁上,它最后的归宿是掉下来摔得粉碎。确实这个板凳逃不出最后摔碎的命运。这就好像人固有一死,每个人的生命终点都是死亡,无人幸免。但是人依然应该努力,为什么呢?因为金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逃脱死亡,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多做好事多积善德,也许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上天,有可能会得到来自命运的额外奖赏。如果连命运都肯为你而改变路径,那么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因为多做善事而感动上苍,从而改变命运这种事,真的发生在《了凡四训》之中。

袁了凡原本命中无子,他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后,勤勉执政,真心实意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后来在年龄较大的时候,仍然喜获麟儿。因他并不因算命先生“命中无子”的预言而沮丧,他为民办好事是出于本心,也非为攒政治资本或执着求子。这份赤诚之心最终感动上苍,让自己收获了命运的馈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向死而生何尝又不是一种勇敢和智慧?

《红楼梦》里贾府被查抄之后,老祖宗带领一众子孙跪求祖宗惩罚自己,一人做事一人当,她的一番诚挚祷告,让众人汗颜。

其实比起风华正茂的贾宝玉、林黛玉、贾宝钗、凤姐等,贾母这个权威大家长形象毫不逊色,她才是“树倒猢狲散”的真正主角,是家族运行最稳定的内核存在。是她给予了儿孙优渥的舞台,最大程度庇佑和保存了各自性格的独特与完整。

贾母对生死的态度有一种超然的自在。

她虽然不拒绝凤姐等人的奉承,但是也并不觉得“长命百岁”是享福。

她的生活很简单,不过是吃吃喝喝,享受和儿孙的天伦之乐。当凤姐奉承她长命百岁、寿比南山时,她反而抱怨假如以后只留着凤姐和自己两个“老妖精”也没啥趣味。可见她并不因为身处钟鸣鼎食之家而过分奢求健康长寿。

当差不多年龄的村妇刘姥姥到访时,她由衷赞扬她的硬朗结实,而且以身作则,怜老爱贫,带着刘姥姥赏玩大观园。


她对财富也没有过度的占有欲望,更不存在挥霍无度。

无论自己得了什么好东西,都会四散给儿孙及时行乐。而自己却颇有忧患意识,竟然在嫁妆基础上存下一个小金库。

到贾府惨遭查抄之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的私房体己,主持大局,帮助大家庭渡过难关。贾母虽然把管家大权让给了凤姐以及后来的李纨、探春等人。但她对家庭的收支情况依然了如指掌,不然怎么会早早准备下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你仔细看她对每一笔钱财的安排,无不令人佩服,连送林黛玉灵柩回苏州也都考虑到了。

凤姐在贾府抄家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松散了,贾母还带领大家过来探视安慰。所以这时我才明白“树倒猢狲散”的内涵,贾母像大树一样,是贾府的主心骨,在她去世以后,贾府也辉煌难续。

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成败得失之间,也许我们才更懂得珍惜!不轻易被暂时的困境所打败,相信努力并非为了得偿所愿,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拥抱未来的无限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