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领读人写作训练营]+成长是打破自己又重建的过程

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成长是不断打破过去的自己,又重建崭新自己的过程。短短的21天夏末领读人写作训练营让我深深认识到这一点。

在接触夏末领读人写作训练营之前,我完全是一个新媒体写作小白。或许你会问:究竟小白到何种程度呢?那么我可以坦白又窘迫地告诉你:直至今天早上,我才听说和下载了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转变:从传统纸媒记者到领读稿小白

今天上午,我按照往常的习惯,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领读人写作训练营的微信小程序,听夏末老师的课。我很好奇训练营最后一堂课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原来是让我们在简书发布一篇文章。我瞬间问号脸了:“简书”是什么?后来问了度娘,我才知道,原来互联网上早已有了这样一种写作软件和创作平台,供写作者创作和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我一直是那种比较抗拒新鲜事物的人,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过程比一般人都慢热和迟钝。譬如在大家玩微信都玩得很溜的时候,我还在玩QQ说说;在大家都已经注册了唯品会、淘宝、亚马逊各大电商会员的时候,我还坚持只在实体店买衣服和食品;更别提抖音这些新的流量平台,我至今还没有账号。 究其原因,或许是我对一些新事物有固有的成见,执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如闺蜜说我活得像个山顶洞人。然而,如此固步自封不过是紧闭了自己通往新世界的一扇扇窗,扼杀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我以我曾有纸媒记者的经历沾沾自喜。即便后来换了工作,我也坚持向原来的老东家投一些书评、影评的稿件。虽然几乎每一篇稿件,老东家都会采用,但我难以判断是因为我的稿件质量确实过关,还是因为之前建立的良好关系和印象使然。懒惰和墨守成规的我,也没有再尝试向其他纸媒和平台投稿了,其中或许也有来自心底隐隐的不安和不自信。

直到链接上了夏末老师,领读人写作训练营向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才意识到我过去的许多观念有多陈旧,我过去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在与众多优秀学员的PK中,被瞬间颠覆,只拿过一次最佳勋章。我感谢我醒悟得不算太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看来,新闻写作与领读稿写作有共通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共通之处在于:二者都要求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就是所谓的“信、雅、达”,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文体、受众截然不同,前者更注重客观真实地陈述一个新闻事件,也就是原原本本的A1;后者文体多样,更注重立足A1,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积累的素材A2,表现手法上更多样,带有夹叙夹议的意味,同时,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旨在引发读者的一些共鸣和思考。由于惯性使然,我不能说如今自己已经完全掌握领读稿的写作技巧,但这确实是我向领读稿写作迈开的第一步,对导读、引言、正文的谋篇布局以及素材积累和运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02.坚持:让痛苦变成快乐

21天的夏末领读人写作训练营,每一天都看着自己的作业被“大咖”级同学的作业碾压,那叫一个酸爽。还有我们队的点评老师——简默老师,我既想看到她的点评,又害怕看到她的点评,因为她的点评客观、中肯,指出毛病时那叫一个一针见血,所以我对她是又爱又怕,等待点评时的心情仿佛回到读书时等待考试成绩时的忐忑不安。当被肯定时,心情雀跃得连走路都带跳的;被指出问题时,如同当头棒喝,不禁沉静下来思索。

所以,训练营里,我的作业不是最好的,勋章也不是最多的。直到今天,训练营马上要结束,复盘中,我想我唯一的闪光点,就是这21天从头到尾坚持下来了,做到了那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天坚持,个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无论是训练营的同学,还是简书APP上坚持创作的作者都体验过。因为你们中的大多数,都跟我一样,日常不仅要兼顾工作,还要兼顾孩子、家务,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挤时间坚持这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实属不易。

我记得有一天,在单位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回到家澡也不洗,东西一扔就打开电脑开始写作业,一直到作业截止时间的前几分钟才交上作业,差点就放弃了。第二天居然看到简默老师肯定的评语,瞬间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

参加训练营的中段,有好几次都有放弃的念头。我觉得人就是这样的,过了刚开始的三分钟热度和新鲜感,惰性很容易就会爬上心头,但是咬咬牙挺过去了,变成一种习惯之后,又会觉得原本觉得痛苦的事情慢慢变成了快乐的源泉,所以到了训练营后期,我开始对每天的作业充满期待。说起来,21天刚好是让人形成一种新习惯的时间,可见夏末老师用心良苦。 

这21天写作训练营,除了让我写作逻辑结构得到锤炼,以及接触了领读稿这种于我而言是新事物的文体外,对我的执行力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我很开心自己通过了这个小测验,相信功夫不怕有心人,只要我善于思考、总结,辅以正确的方法,坚持一定能够帮助我攻克一个又一个写作瓶颈。

03.学会:常怀敬畏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在如今提倡开放包容的时代,写作者也要对每一位读者常怀敬畏之心。

21天的写作训练营,我的文章被简默老师指出最多的问题是,表达不够客观,文字犀利,但有些部分有指责读者的意味。这样不仅会树敌,还会赶跑许多读者,相当不利于一个领读稿小白的成长。有一句说得好,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不一定把你当朋友;但你把别人当敌人,别人一定会把你当敌人。作为写作者,我们可以抨击一些现象,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但用词一定不能偏激,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样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同时,还弄巧成拙地引起读者的反感。

通过反省,我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文章首先是要写给读者看的,切忌在自嗨中忘记了这个初衷。对于读者的认知、读者的感受、读者的角度,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尽量客观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要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词语试图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要写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字。

所以说,这21天的写作训练营于我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自我感觉良好,到认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从动不动就放弃一件事情,到坚持把课程跟完;从写作只顾自嗨到顾虑读者感受......我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这件事上存在那么多的不足。幸而,在这个不断打破自己原有惯性的过程中,正如化茧成蝶般,我得以重建崭新的自己。

希望我能带着这个崭新的自己,在下一个写作的征程上,继续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