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小岛主题讨论第三弹:
关于文章的素材的收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
参加无戒老师的日更挑战营已经第十四天了,虽然每天都坚持写,但是素材如何收集的确是写作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字功底再好,没有可写的东西或者言之无物,很可能让一个文字爱好者憋出内伤。
古人所谓“伤春悲秋”,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所以往往文人总是易感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而激起思想的火花。 君不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都是文人对大自然种种现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全是人生哲理。
参加了别山举水老师的写作群,也是推荐写物、写景,不拘泥与特别火的话题或事件。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写作的新手,寄景于情,从小事情,小冲突开始练习写作是很切合实际的,毕竟天生具有写作天赋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无戒老师从她所选的写作的主题“如何选材”,就能感受到一个作家高屋建瓴的水平“声明不是吹捧”,她的确知道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指点,我们现在的写作瓶颈是什么,她抛出这样的问题,就是让我们这些认真对待日更挑战的这些战友们好好想想,你不能意味的埋头写字,写作中你都遇到些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考虑怎么谋划思考的,你又是如何实施行动的,怎么总结检查避免错误,下一步怎么办,个人意见可借鉴PDCA循环的方法。
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字母组合。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我个人觉得似乎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合乎逻辑的方法。比如无戒老师第二弹主题“日更如何坚持”,就是提出能不能写的问题,就是你是否具备写的能力,这里的写个人认为是指具备坚持写的能力即日更,其实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懒散的人空有激情难有计划,所以我在挑战营第十二更的文章里针对我的情况做一剖析,那些不能坚持日更的借口都被我一一击碎,借用“拇指作家”马慧娟的经历教育和激励我坚持日更。
包括无戒老师的公开课也是反复在强调要坚持写,无论你有再多的决心和热情没有基本的计划,那么你的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所以个人拙见坚持写是一个基础,无戒老师的经历就是一个很能说服人的例子。
老师的第三弹“如何收集素材”就到了如何写的层次。我思索以及分析如下心的:
1.以炒菜做饭为例(通俗易懂),坚持写好比我天天在练刀工,练炒土豆丝,练习掂勺,基本功有了,最起码标点符号不会用错,句子语法正确,会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是基础前提。
2.写作素材的选取就像食材的选取至关重要,不新鲜的食材错误的搭配从源头就决定了我这道菜的“色香味形意”。没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太差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是原则。
3.那么怎么收集素材呢,其实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文章不就是在记录着我们平平淡淡的生活吗?沈从文的湘西游记不就是他一路漂泊写的日记吗?“围城”里的方鸿渐不就是钱钟书自己以及周边留学生的集合体吗? 这是经验。
4.大多数如同你我天天都是在“三点一线”间摆动,那么我们的好素材在哪里呢?历史老师钱莉芳写出了《天意》,北京读博的郝景芳写成了《北京折叠》,这些不都是把自己所孰知领域或环境中的种种事件感悟后加工提炼成作品吗?这是方向。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与众不同的,在自己孰知的领域你就是权威,那么拿起你的笔,用你那双看到不同风景的慧眼去仔细观察你的周围,用你那颗爱好写作的心去体会你周围的温度。我坚信你天天都有惊喜。最终的行动。
老师的下一个作业“怎么提高写作质量”,明天去做,虽然“我的作业完成的不是太好,但我确实认真去做了”。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