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短原创《故乡的乞丐》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间隔一段时间,门口总会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

尽管是六月的天气,他仍然穿着古老的军大衣,些许棉花从他的军大衣里面露出来,随风摇摆,像冬日里的茅草絮一样,也像他自己一样,居无定所。

有善良的村民偶尔会扔给他一碗饭,让他蹲在门口吃,传说他的身上有跳蚤和虱子,大人们严禁我们靠近他。

每次狼吞虎咽的吃完村民们的蹉来之食以后,他蹒跚的背影便慢慢消失在村口。

而那个施舍的村民,则会立即烧开水,细心的用开水烫他使用过的碗和筷子。


从大人们的口中我们得知,他原本和我们是一个组的,亦和我们一个姓,但是年轻的时候极其爱贪玩,也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在农村,姑娘们都喜欢那种勤快的男人,远近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慢慢的他自甘堕落,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他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地步。


他甚至在村里还有土地,但土地都被偏房的侄儿耕种了。


有一年冬天,和往年间歇性出现在村里不同,他久久的出现在村里,每天挨家挨户的乞讨。 他的乞讨方式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因为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的发小:到饭点的时候,他只需要站在门口,一言不发,盯着你吃饭,喉咙做吞咽状。开始他从村东乞讨到村西,每家一顿餐,大家虽然厌恶,但耐着性子丢给他一碗残汤剩饭,待他吃完后,依旧用开水细心的烫;在他反复乞讨两三次以后,村民开始厌恶他,很多人隔着老远看到他就关掉大门。

人们说他是老了,走不动了,所以赖在村里。

没有人有义务养他。很多村民说。


于是他在他自己的地里,用干枯的茅草搭建了一个只容自己栖身的棚子,置办了一些简单的锅碗瓢盆,用一些乞讨来的苞谷面熬苞谷稀饭糊口。

那是个寒冬的早上,一个村民在他的茅草棚旁边破口大骂,说是自己家的鸡丢了,骂的很难听。 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看到他聋拉着脑袋,脑袋上是花白的乱糟糟的头发。

他小声的说:“我没偷鸡”

村民大声说:“早不丢鸡,晚不丢鸡,你来了就丢”

他说:“你看我这锅里都是苞谷稀饭,没煮过鸡,我这茅草棚旁边也没有鸡毛和鸡骨头”

村民:“你肯定是把鸡杀了,然后鸡毛和骨头扔天坑(老家的那种深不见底的溶洞)里面了”

那个村民整整骂了他一天,我放学的时候还在骂..他依旧聋拉着脑袋,像一个被老师训斥的学生一样。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上,他死了,死在他自己搭建的茅草棚里;躺在棺材里的他,目测体重仅有几十斤,花白乱糟糟的头发和同样乱糟糟的胡子,他的侄儿们出钱给他买了口棺材和寿衣;在棺材的旁边,他钟爱的那件露出棉花的军大衣,正在熊熊燃烧,尔后火焰慢慢熄灭,灰飞烟灭。

他慢慢的不再被人谈起,就好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一个人一样。

次年夏天,那个骂他一早上的村民,担粪给菜施肥的时候,在自己的粪池里面发现了鸡骨架和鸡毛,和丢失的那只一模一样。

“狗日的,这鸡原来在这里。” 那村民笑着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一个六百多人口的村庄竟分为四个生产队。依附在山坡上二十多户人家被一条又长又深而毫无水迹的大沟齐刷刷的隔开,...
    纤辉映雪阅读 4,743评论 77 146
  • 晚自习结束后,成绩好又漂亮的班花走出了校门,回到单租的房间里一边惬意的吃着锅巴一边演算着一道棘手的化学题,犯困的时...
    佘大玻阅读 689评论 0 0
  • 小说的名字稍显异类,叫做《命中注腚》。 “都是命”,是我妈的一句口头禅。 也可以是一句很好的墓志铭。 在很小的时候...
    反向青年余令阅读 393评论 0 4
  • 小时候热爱放牛,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回味无穷。那时候我们几个放牛娃,个头不高,身上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耳背后、没穿袜子...
    扯闲话阅读 690评论 4 2
  • 首先发现乞丐的是二大爷,老头正拎着酱油瓶子沿河边往回走,渐渐靠近村头的石桥,前几日的积雪尚未出现融化的迹象,天空又...
    陆星渊阅读 6,156评论 48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