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天更重要的是要聊1977年恢复高考。
1977年啊,万象更新,因为文革也结束啦,四人帮也粉碎了,邓小平同志也恢复了工作。
他恢复工作以后,就在1977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我的外公外婆都参加了。
那时我外公已经恢复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工作,他从42岁就做副校长,1957年以后长期负责教学和科研,文革时当然就……这之前都讲过了啊,他1977年恢复了副校长,继续主管教学和科研,所以就参加了这次大会。
邓小平同志在座谈会上果断决策,恢复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考制度,那已经是八月份了啊,才决定说恢复高考。
但小平同志雷厉风行,就说咱们不等了,今年就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考学生,不再搞群众推荐。
文革后期就是群众推荐,叫工农兵学员,让工农兵来读大学,不要臭老九。
那些工农兵学员其实也挺惨,他们在清华读了书,在北大读了书,但正式恢复高考后,并不承认他们的学历。
所以他们很多人其实非常艰苦,比如刚刚在清华上了几年,高考恢复后马上又重新考,然后又考上了,这样的人还不少,我就认识其中的优秀人才,比如清华的前党委书记陈希。
他就是大概74年的工农兵学员,来清华读书,恢复高考后,直接就考了研究生,然后正儿八经清华毕业,毕业以后留校,一直做到清华党委书记,现在已经是党国家领导人了啊,当时像他那样的人也不少。
但更多的人是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大家想从66年开始,那么多年,大家插队也好,做工人也好,当兵也好,积攒了十年没有机会高考的人。
1977年10月份,国务院突然发了高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到10月21号,《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宣布恢复高考,这下全国可都炸了锅了。
因为这个高考是冬天举行,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所有的复习时间就只有一个多月。
其实文革也只有短短的十年,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能读书,能上大学那是多少人的梦想。
之前为了能被推荐到大学做工农兵学员,有无数的年轻人付出了多少代价,才争取到那时的一个名额。
但现在能真正高考了,当时报考人数高达570多万,虽然没有现在多,现在可能比这个还多,但那是人口增加了那么多,再加上扩招导致的,大家都能上大学。
当年录取率非常低,太多人报考,经过扩招,总共本科加大专,全国一共才招27万多人,录取率4.8%,是中国高考历史上录取率最低的一届。
而且由于当时高考已经中断了十余年,大家对怎么组织没经验啊,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面对几百万人参加的大考,是手忙脚乱。
招生会议就开了两次,导致错过了原来要求的招生日期。
然后各个省出题啦、监考啦、人员培训等等。
全国各地所有的年轻学子,点起煤油灯复习,很多人已经不年轻了,都带着孩子。
这边是招生考试等等,忙得一塌糊涂。
辽宁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第二天就组织了20多人的命题组,老师们到了宾馆才知道是来命题的,而且当时要求考察范围不超过高二,就是基础知识。
20多天就把题出完,交付印刷,印刷的时候没有纸,当时中国刚刚十年动乱结束,一切百废待兴,考卷的纸都要向本省的纪委申请。
那时候叫纪委,现在可能改名叫发改委,我不知道这俩有什么直接关系,反正那时计划经济时代吗,每个省都有纪委,然后再由出版局调拨纸。
但当时已经到年尾了,大家知道计划经济是年初计划,到年尾时,计划都执行差不多,纸已经没有了,但这个年底就要高考。
最后没办法,临时征调准备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毛选大概是全世界印刷数量最多的书。
我还记得每卷毛选出版时,那个隆重啊,全国人民上街,庆祝毛选第四卷出版,然后第五卷出版等等,当时备了大量的纸来印毛选第五卷,于是临时征调毛选的纸张来印卷子。
由于经验不足,河南,山东好多地方,把正反两面的试卷,就印了一面,结果考生考的时候少了一半题,还得补考。
吉林省还出现了印刷试卷时,印废了的试卷就直接扔出去,导致题泄露的情况。
再有就是印出试卷后,连麻袋都没有,因为要装麻袋,还得保密等等。
当时在计划经济时代下,麻袋是防洪跟战备的专用物资,就是有洪水时,麻袋要用,打仗时麻袋当然也要用,建工事等等。
最后是有的省,比如云南省省委亲自下令征用几千条战备物资的麻袋,才把试卷装进去。
怎么包装,一个麻袋多少份,怎么保密,如何交接等等吧,全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干,就这样终于迎来了十几年来的第一次高考。
当然很多人,你想有初中毕业 ,高中毕业,老三届都已经插队了很多年,尽管一个多月拼命复习,还是出现很多笑话啊。
比如说有的省史地考卷问,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有考生回答说: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就是文革那一套。还有考生说长矛、大刀、火箭,原子弹,就什么样的答题都有。
那时阅卷的老师,连计算器都买不起,那时有没有计算器啊?不是买得起买不起,我怎么记得当时我爸妈都用计算尺,尤其是我爸,因为他做土木工程,我妈做建筑设计还好,我记得他们都是拿计算尺在那计算,计算器?我印象都很晚。
反正那时没有计算器,全部人工阅卷,怎么算分?噼里啪啦,拿算盘打。还有个顺口溜,“楼下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走近一看是招办的”。
那时的高考,77、78级最明显,因为积了多年考生,78级的规模就更大一点,也更有序一点,所以很多学校没有77级,从78级开始,考进来的同班同学差十岁、十来岁的都有,还有父母子女一块考上大学,兄弟姐妹同时考上大学,叔侄是同班同学等等,各种神奇的奇观。
后来还拍了电影,《高考1977》,电影投资人熊晓鸽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就是77级考上的,所以专门投资拍摄了这个电影。
那时考上大学,简直像过去家里中了进士,四乡五里,敲锣打鼓,来送各种东西,脸盆、毛巾、牙膏、牙刷和毛主席语录,所以那时只要家里考上一个大学生,就收一堆这东西,毛主席语录收一大摞。
1977年的中国万象更新,1977年的世界,主要讲文艺方面发生的三件大事:两位大师级人物的去世,以及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
两位大师级人物,必须用大~~师这样的语气来形容啊,一位是猫王,一位是卓别林。
咱们先说猫王。
我去过猫王的家,和他的录音室,其实不是他的录音室,是最早签他的唱片公司叫Sun,太阳,一个很小的唱片公司的,那个录音室就叫Sun Studio,太阳录音室。
两个都在Memphis(孟菲斯),密西西比河中游的河畔,曾经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我去的时候已经衰落得不行不行了,大量的白人都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另一个重要城市Nashville,纳什维尔,是乡村音乐的中心啊,Nashville这个词在美国就是乡村音乐的代表。
Memphis这些年变得比较衰落,大量地方都荒废了,我记得到Memphis的时候,都开到第五街、第六街还没路灯呢,我说这什么地方啊。
这么著名一个大城市,到处都是黑人,把我吓一跳,包括Sun Studio周围的街区都已经没人住,都空的,也没有人打扫。
我去看Sun Studio的时候简直像电影画面,就是四周围的街都没人住,尘土在那儿厚厚的。
只有他的一些老歌迷,坐着大巴车去看他的录音室,大巴车开过的时候,整个尘土飞起来,在那样耀眼的阳光下。
Sun Studio里面还专门有个地方,画了一个点,说这个地方唱出了世界的第一声摇滚乐,因为猫王叫摇滚之王吗!
摇滚乐发展了这么多年以后,现在好像好多人不认为他是摇滚乐了啊,包括你去美国的唱片店里买唱片,他的唱片不在摇滚区里,在old artists那个区,就是老艺人、老音乐之类的吧,放在那个区里。
但在那时是振聋发馈的啊,说这个地方唱出了第一声摇滚乐。
他也没受过什么正经的音乐教育,也是家里头烂七八糟,大家看美国的好多好多艺人,都出身在很底层的家庭。
猫王也是,爸爸就打打零工,不思进取,他小的时候靠邻居跟政府的接济度日,后来他爸还因伪造支票,被判刑入狱了,于是他就跟他妈一起颠沛流离。
总而言之到处跑,到十几岁的时候搬到了田纳西的Memphis市,他后来就一直住那儿,包括他特别大的庄园,虽然没有MJ的大,但也很大,叫Graceland(优雅园),我也去参观了,他就埋在里面,他家的墓地也在那里面。
应该说在披头士出世之前,猫王是整个世界摇滚啊、流行啊最大的偶像。他的一举一动、头发、衣服、在台上抖腿的姿势、唱腔、吉他等,相当于树立了最早摇滚乐的范式,摇滚乐应该啥样,就是从他这儿开始的,包括吉他也被认为是摇滚乐最重要的乐器。
他的第一张唱片就排名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卖了百万张。
到今天为止,他所有唱片加一起大概卖了一亿五千万张吧,在全球有史以来销量榜里也排在名列前茅。
他那时候火到了,去服兵役,都每星期收到一万封歌迷的来信,军队都疯了,说来了这么一哥们来服兵役,每个礼拜军队的邮局要为他送来一万封歌迷的信。
包括73年时,他在夏威夷举行演唱会,是首次使用卫星技术,在全球直播的现场演唱会,大概有十到十五亿人观看。
大家知道,现在格莱美颁奖礼有一千多万人看,已经是美国收视最高的颁奖之一了。奥斯卡奖大概有两千万人看已经很好了。
他这一场演唱会10到15亿人看,那时候技术还统计不出具体是多少人,反正人数超过了登月直播,全世界人在电视前面看登月,都没有看他演唱会的人多。
荣誉就不说了吧,他创下的各种记录,依然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记录,包括披头士的列侬都说,猫王虽死,摇滚永存,猫王万岁!
猫王在当时全世界也很著名,我小时候看琼瑶小说,里面不停出现猫王这个名字,包括我们阿里之前有位台湾来的高管,英文名字叫Elvis ,因为猫王叫Elvis Presley,所以大家在阿里管他叫猫王。
但是猫王和从小生活很苦、底层出身的人成为巨星一样,在生活上失去目标,难以控制,后来就酗酒啦,吸毒啦等等。
之后就在1977年的8月16号,正在巡演过程中,马上准备开始另一次巡演了,在家里,在浴室里去世了。
去世以后,他开始没有埋在自己家里,但下葬后,有人把遗体偷走了,找到后,就把他重新安葬在Graceland他家的那个墓地里,他的亲人什么都在身边。
我去的时候还挺伤感的啊,买了束花去敬献给他,摇滚音乐的、流行音乐的大师。
下面要说的另一位大师,喜剧之王,其实也可以叫默剧之王,因为默片时代,他是最大的明星吗!卓别林。
无数代人远离默片时代以后,对默片几乎唯一的印象就是看卓别林演的,因为实在太经典,还反复在所有媒体上播放。
他也是出身非常苦,艺术是一个双面刀,如果没有特别艰苦的成长、生活,其实对人世间的事就没有那么多的理解,能量密度也不够大。
包括咱们之前在视频节目里讲美国文学那些人,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啦,都是颠沛流离长大,所以对人世间的事,有很多非常透彻性的力量感。
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成不了大师,因为像我这种从小一帆风顺长大的,心里头没有那么多想要表达的、呐喊的东西,不知道要写什么。
他也是,就不具体说,反正都大同小异,母亲有精神病,父亲酗酒,经常打他俩,父亲还死于喝酒,肝硬化,然后妈妈一直生病,精神也有问题,他们就被送进贫民儿童的孤儿院等等,就那么长大的。
也没读什么大学,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卓别林19岁就加入了一个默剧团,到处在北美巡演。
他其实是英国人啊,生在伦敦,有关他的作品我就不说了,大家实在是太耳熟能详了,什么《城市之光》啦,《摩登时代》啦。
应该说伟大的艺术家在他那个年代,八十年前,所展现的工业化会把人异化的那些东西,到今天看都不过时。
包括大家看《摩登时代》里那台喂食的机器,咱们在视频中讲过,意淫一下未来,未来的世界可能就是那样,大家躺在那儿,有台机器人,只是加了AI的机器人,喂你吃饭,为你干这样那样的东西,他把我们人类的挽歌都提前拍出来了。
他警惕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因为他成名的20到40年代,军国主义、纳粹主义实际上就是从这些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所以他在作品里非常警惕这些。
他第一部电影叫《大独裁者》,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实际上是相当的左倾,虽然今天看起来,他其实还算温和的左倾啊,在那个时代就已经算非常左倾了,以至于他的《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受到了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包括二战之后,美国非共或者叫麦卡锡主义,就是强烈的反共反左派,导致著名的联邦调查局长胡佛,为他建立秘密档案,指责他从事非美行为,怀疑是共产党,试图将他驱逐出境,甚至还和英国军情五处联络,收集他的资料,导致他被迫在1952年的时候就离开了美国。
离开美国以后,由于联邦调查局又找英国,给他设置各种障碍,导致他最后连英国也没回,就定居在瑞士。
当然了,他蜚声国际啊,到处走,见女王,见戴高乐,见赫鲁晓夫,见周恩来,他来过中国,对茅台酒跟香酥鸭赞不绝口,周总理还送了他两瓶茅台酒。
他一生得过三次奥斯卡奖,但那时奥斯卡奖还不像今天这么隆重,这么有影响力啊,所以他也没当回事,甚至把那个小金人在家里当作掩门的工具,导致奥斯卡奖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非常不满。
总而言之,大师嘛,性格上总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咱们之前讲毕加索,包括猫王等等都有这些问题。
当然,他后来曾经回过美国,1972年的时候,受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邀请来领取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荣誉奖,但美国政府只给他发了两个月的签证。
但他这次回来,美国社会已经过了反越战等等,没有那么民粹、激进了,对他的敌意也消失了,还给了他星光大道上的一颗星,他后来也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
最后他是在1977年圣诞节那天,因为喝酒,喝酒以后又服镇静剂,这俩东西搁一起,非常危险啊,就中风了去世。
和猫王一样的待遇,就是他的遗体也被偷走了,但不是粉丝,偷走以后向他的亲属勒索钱,当然给抓回来了啊,最后过了大概俩月,他的遗体被找回来了。
现在被葬在一个非常安全的6英尺深的水泥下面,防止再次被盗。
好,最后一个重要的就是1977年上演了第一部《星球大战》,创下当时美国票房四亿六千万美金,那个时代啊,海外的票房3亿多,加起来7亿、将近8亿美金的票房,超过了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
一直到斯皮尔伯格另一部电影啊,1982年的《E.T.外星人》,才把它超过去。
乔治·卢卡斯跟斯皮尔伯格是好朋友,两人你追我赶。
有关《星球大战》,太多细节我们已经在视频节目里讲过了啊,讲去过卢卡斯在北加州的基地,讲了整个《星球大战》的方方面面,今天在这儿就不多讲了。
世界的文艺史上发生了这么三件大事。
当然,《安妮·霍尔》也是一部伟大电影,也是77年上映的,横扫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等,是伍迪·艾伦最好的电影之一,今天都非常值得一看。
文艺方面在中国,那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放了一个外国电视剧,虽然是外国,但是是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电视剧。
我印象极其深刻,应该那一代、两代人印象都极其深刻,这个电视剧叫《巧入敌后》,非常有意思的喜剧,主旋律啊,也是讲南斯拉夫游击队怎么打德国鬼子,但在里面出现了游击队员抱着他的情人,从山坡草地上滚下去亲嘴儿,哇,这个当时简直震撼。
你想我那时八岁,这个镜头到现在印象都极为深刻,可能那代人想起来都是最深刻的。
因为那时电视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大家可见中国这几十年来进步之快啊。
那个时代还处在看人家有没有,我都忘了有没有真的具体亲嘴儿,记得两个人抱着从草地上滚下来,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总而言之,1977年是文艺历史上重要一年啊。
最后讲件小事情,就是法国最后一次使用断头台处决犯人,最早都在大革命期间了,巴士底狱之前是车裂,更加残忍。
后来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家说,咱们宣扬自由、民主、博爱之类的,就别车裂了,就断头台吧,让人死的痛快点!
发明人特别逗,他是看默剧,看到默剧里有个机器飞快地切下一个木偶脑袋,于是就发明了这个。
大革命时期,无数人上了断头台,在之后,法国死刑一直使用断头台,一直到1977年,才正式被废除。
这个很多人没想到啊,因为觉得法国好像那么现代的国家,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早就不斩首,改枪毙了,法国居然还使用断头台。
在总共两百年的历史里,法国断头台一共砍下了五千个人头,那之后再过了几年,到81年的时候,法国宣布取消了死刑。
1977年,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
咱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