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职业写手,从来没有自信有那么好的文采和想象力,只是一个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俗话说,四十不惑,真是不假,好像到今天才完全认识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天生适合研究点哲学的人,遇事不管有用没用,总喜欢追根问底。自然,关于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别人看来无聊的问题,我是必须要想清楚的,其实这些年也是有空闲时间都在思考,终于在去年,一段比较特别的时期,突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说特别,是因为这段时期太不顺利,妈妈大年初二就开始生病住院,当时工作也屡受挫败,正准备辞职,也算得上祸不单行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春节休假的时间里苦苦思索,休假的安静环境,加上多年的积累,终于化作了这一刻的顿悟。但当时并没有马上决定去把它写出来,倒不是不想,而是不方便,让我规规矩矩坐电脑前写东西没灵感,有灵感的时候又一般不在电脑旁,随时在手机上写最好,但又没发现合适的手机软件。后来碰巧买了个华为手机,上面有一个备忘录,无意中用它写了一段话,感觉特别顺手,自然就喜欢上了,当然也包括随时随地写点东西,顺里成章,很快想到要把自己前面提到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感顿悟写出来了。
和喜欢的朋友分享一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成熟幼稚放一边,对错放一边,关键是保证真实,一个70后草根百姓的真真切切的40年人生感悟,至少有感而发,我可以做到。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她的文章论写作中还曾说,“普通人生活过大半辈子,大都有一些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见解,”不写来,“积少成多,终究会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由此,我还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且更重要的动力是,我要把它献写出来给我的女儿,因为我已经决定,40岁以后把关爱自己的孩子放在首位。一个孩子的成长,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很重要。我小时候就是三观混乱,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东西,实际上确实是感觉比较困惑的,当然学校和父母也都会教育我们,但两者竟然说法截然不同,比如学校会说,见到坏人做坏事要禁止,见义勇为;妈妈则说,别多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校说, 别打架,要遵守纪律。爸爸说, 别太老实,该出手时就出手 , 真的是让人无所适从。所有,我特别想总结自己多年的思考,拿出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三观来引导孩子。系统完整,个人认为对于三观教育很重要,目前社会上所谓的心灵鸡汤很多,但还是东拼西凑多,往往看后让人无所适从,还是因为没有系统性,没有把道理说透,说完整,不能让人信服,所以也形不成深刻印象。还有上面提到的个人小时候的困惑,也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造成的,小时候学政治,课本上讲的全是都是站在国家立场上说的,总是单一的强调个人要为集体作出牺牲,确实为国家利益负责了,但没有对一个生命的价值负责。父母所讲的则完全相反,是完全站在个人立场去说的,它属于价 值观的另外一个极端。当然,其实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并不矛盾,哲学上说就是辩证法的一对矛盾,但如果不统一起来,就会让人很困惑,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们;那么我就是想要把他们统一起来,给孩子讲清楚。不过,如果直接给她口头讲,估计她当时不一定能听得进去,而且我如果不事先写好,直接讲恐怕也讲不了那么明白。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也有写下来的必要。
还有人会问,你像学者一样创立一个新的价值观吗?这可不敢当,本人自知天生愚钝,才疏学浅,远还没有达到著书立说的水平,我只是想给女儿念叨一下目前应该是已经被普遍认同的主流的,或者说至少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有的三观。
还有人会认为,你不说孩子自然也会慢慢领悟到。是的,这个观点我也不反对,但是,为什么不可以早一些教给孩子呢?个人认为,三观这样的东西,越早形成越有价值,哪怕当时孩子小看不懂也没关系,至少可以形成印象,成长过程中可以再慢慢消化吸收,也都是可以的。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