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居,两味茶,三不五时来论语
【成语故事】
曾参,慢半拍,反应迟钝。
但是,他发愤忘食,勤学苦思。每天,他都要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竭尽全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全部复习呢?
他勤能补拙,学业有成,创作了《孝经》。《孝经》,全文十八章,两千字左右,述说孝的意义、操作等。其中不乏名句,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等。现抄录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成语释义】
为了努力学习和工作,忘了吃饭。形容毫不懈怠,非常勤奋。
【成语用法】
近义词:废寝忘食;宵衣旰食
反义词: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褒义词
【成语出处】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②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述而7·19》)
【论语释义】
①叶公:楚国叶邑的行政长官。姓沈,名诸梁,字子高。
②女:通假为“汝”,你。
③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和气生财